- 注册时间
- 2011-10-23
- 最后登录
- 2011-10-31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1260
- 精华
- 0
- 帖子
- 423
 
升级   13%
|
UID:379837
注册时光2009-11-28
最后登录2011-09-28 在线时间5小时 发帖16
搜Ta的帖子
精髓0 吃喝币31 拜访TA的空间加挚友用道具 《蜗居》中的海藻就业史,是当今大学生们典范的就业阅历。而我则庆幸于当时选择了自己创业。
我来自一个小县城,大学毕业当前不甘于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现状,就盘算本人做一些货色。为什么会取舍有必定危险的创业作为工作,我想我的父母影响了我良多。
小时候,80年代,很多人还在循序渐进的工作,拿着薪水享受着经济好转带来的快活,而我的父亲母亲,用1000块钱,来到成都挑战自己的人生,发明自己的事业。当然,那个时候成都的贸易和就业环境不像现在这么好,所以,艰苦的日子是我童年难以忘记的记忆。父亲母亲每天为着一家人的未来在打拼,在斗争,日子过的既艰辛又幸福:天天真的可能会为吃挂面还是方便面发愁,但是成功是一家人最开心的事情。这是一条冒险的创业之路,前面你不知道会遇到什么阻碍,当时海内真正理解经商,和用于创业的人,不像现在这么多,机会很多,但是什么都得靠自己来争夺。父母的思维观点也比较西化,常常给我灌注独破的观念,而这些,是我良久以后才清楚的。所以这样的环境对我后来选择求职仍是创业,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1992年我们全家搬到成都,那时候我没户口(传说中的“黑户”)上不了学,就这样差点与学业擦肩而过,要真是这样,我的人生前程可想而知。后来由于学校有招收体育特永生的机会,我才从新开始上学,所以我认为上学的机会是有充足理由来爱护的。这样看来,自己咬着牙来读书,其实起因却是那么的简单。终于有一天这样的尽力有了成果,那年我去了美国留学。我第一次走出国门,瞪大着眼睛看星条旗的世界,第一次感触到文化差别带来的冲击。因为西方讲究黑白明显,说话直接,原则性强,而东方讲求不偏不倚,说话圆润,进退自若,刚去美国的时候不懂,就时常出问题。而后往返国了,我又把在国外养成的习惯给带回来了。不外当飞机刚下降在祖国的土地上的时候,我首先面对的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成都,我的饭碗在哪里?
面对这样的问题,我也纠结和迟疑过。不工作教训的我,这个时候完整能够去人才市场投简历。然而我简略剖析了一下现在的状况,每年毕业的大学生人数都在不断的增添,但是就业岗位增长速度远没有那么快,当然我有勇气挑衅,但是我感到应当联合本身的状态跟当前的现状作出抉择。在任何场所,我都不会放过一条对就业现状有用的分析,于是各方面的情报源源一直的汇总到我的头脑里,加以分析。我从小就受着父母的影响,再加上当初全部成都的创业环境、创业气氛都特殊好,像小额贷款、大学生创业基地等等,我一个一个的弄明白,加上之前的情报分析,认为不须要再等什么了。
当许多人在为事业单位、公务员、有名外企等等挤破脑筋的时候,我决议与父母一起,转变原有家族小作坊的状况,首创一条新的路,在父母的民营小单位上着班,固然工作没有国企或者公务员稳固,但是我觉得我的挑选不会错。
刚上班的我,有着所有刚工作的年轻人特有的棱角,再加上美国文化对我的影响,谈话直来直去,面临行将改变的企业,很多同事对我抱怨连天,直到有位老员工跟我说“假如是你母亲退下来,这个公司就没盼望了,我们就都不干了。”我才晓得,我的为人处世差点给我带来覆灭性的灾害。所以说到这,我想对所有正在找工作的人,和即将工作的人,给出的忠告就是:融入工作环境永远是工作准则第一条。
下面来说说,那段日子,跟我朝夕相处的共事,那些年青人们。
我自身是年轻人,所以特别乐意与年轻人共事,单位现在的中心团队就简直都是年轻人,甚至有刚毕业未几的大学生,大家相处都比较融洽。这些年轻人老实、正派、有道德原则、不屈不挠、英勇面对难题。所以这对当时刚上班的我,有着不小的鼓励。我平凡也跟他们交换也特别多。在我看来,公司的同事们,应该不是老板与下属的关系,而是搭档,同路者的关联。正是这样一群团结向上的年轻人,让我有机会在这里放开四肢勇敢的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因为父亲是专门做研讨的技术性人才,在管理方面就比较欠缺,当年在最困难的时候甚至想过要把企业卖出去,在一段时间的努力工作后,在这个时候我终于决定改变现在的管理方式和用人方法,也就是这个时候,同事们对我的信任危机呈现了……
当时的管理团队十分单薄,那时候都是把实际操作经验丰盛的民工选拔为管理者,但是我想要更专业、更标准的企业和部分。我会制订很多规范和透明化管理,但员工们以为这是对他们的不信赖,同时这也会触碰某些人的灰色好处,就不听指挥。我当时断然决定要开掉这些人。第一个开掉的就是现场管理职员,而后我就亲自跑工地,做监视,与工人们同吃同睡,后来缓缓地招了些有文明的懂技巧的人,构建起一个团队。第二个开掉的人是材料部门的人员,我也是亲身跑材料公司,多少百种资料,我都是挨个比拟,碰到不懂的还会问10多家材料公司做比对。都是这样一步步搭建起现在的治理团队的,很辛劳。
在管理这个企业的进程中,当地政府却给了我们不小的支撑。 成都的商务环境在这个时候给了我们很多机遇,像咱们这种传统的重产业,以前要开辟海外市场靠传统经营渠道,特别难,现在有了西博会等等这些信息商务渠道,便利了很多。而当时投资机会很多,也恰是他的开放性帮我们扩展了整个市场。这样的机会被我们捉住了,在商海中带着这样一支向心力极强的团队,奋力拼搏,这个时候08年金融危机来了……
在金融危机中,我觉得,最主要的一件事件就是,能给300多个员工每人一个稳定的收入。
从刚开端就业到现在管理,我对工作的懂得在不断的改变。现在很多人在埋怨梦想和工作相距甚远,实在梦想是一个信奉支持,但幻想和现实防止不了会有抵触的时候,这时候你需要机动调剂来战胜现实的艰苦,所以妄想一定是要树立在你对事实有个清晰意识的基本上,与现实心心相印的梦想终将会灭亡掉。所以要多接收行业信息,关注其它胜利企业的成长经历和经验,听取经验丰硕的长辈、过来人的说教,他们常常会泼冷水,但我们头脑发烧的时候无比需要被泼泼冷水,以沉着地来处置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