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1-11-2
- 最后登录
- 2011-11-26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471
- 精华
- 0
- 帖子
- 159
 
升级   90.33%
|
走进墓地,不足两百平方米的空间和盘托出,41座低矮的墓地悄悄地坐落在一片松柏和桉树之中。每一座墓地上,菊花整洁排放,因松柏长期遮蔽,墓地显得有些湿冷。顺次走过,让人意外的是,41座墓地中,只有一座前有低矮的墓碑。
每天都要为烈士“洗脸”
几百米的距离,是吵嚷与安静的两极,也是生与逝世的宰割。
遇到下雨、刮风的时候,他手中的扫把就没休息过,在这方圆两百米的范畴内往返扫着,“我的治理室里放着大扫把,碰到秋天落叶掉得厉害的时候,大扫把就派上用处了。”
一位小个子的中年男子,提着扫把和簸箕来回扫下落叶和尘土。他就是马鞍山烈士墓的第二代守墓人阮中明。从2006年开始,阮中明就开端守护着这些烈士,他始终试图理清墓地的主人到底是谁,然而无法理清。阮中明指着陵园门口的一块大碑,“这里有所有埋葬在此的烈士名字,我守着他们就好了。”这块碑上,记载着马鞍山烈士墓建于上世纪50年代初,掩埋在这里的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原川西军区为解放和建设大西南献出名贵生命的烈士。
昨天上午,梁家巷毂击肩摩,公交站台、汽车站满是背着大包小包的人。间隔梁家巷仅几百米的一个深巷子中,一个窄小的院落并不起眼,走近才看到写有“马鞍山烈士墓”几个字。烈士墓四处,只有多少个行人途经,很少有车经由。
底本,这些墓地都有烈士各自的墓碑,但大多在岁月中被毁。1986年,当地政府才将所有墓地迁至此地,但详细每一座墓地到底是哪一位烈士的,毕竟无法讲究。
其中40座是“无名氏”
早报记者宋建琴摄影黄瑶赵霞
阮中明还记得,2006年他从成都电器厂下岗后,社区找到他,问他愿不乐意来守墓。当时,第一代守墓人生了重病,无法再持续担负这项工作,阮中明批准了。
“常常有人来,阐明大家都不忘却这些烈士。”这让他很快慰。这个工作,寂寞且清冷,成都约会http://www.tflove.com,阮中明却称“很爱好”,也道不出个所以然,他想了想,吐出几字:“有时也感到很神圣。”
除了清洁,阮中明还有一个义务是登记。“2010年4月3日9:00,成都理工大学9位大学生来祭祀、献花;10:15,天府早报3位记者来采访。”像这样具体而简短的记载,赶上清明季节扫墓人多的时候,要记上百条。从2006年到当初,他已经记不清本人记完了多少个本子,记不清到底有多少人来闹市当面探访过这些烈士。
在梁家巷繁荣马路的背地藏着一处烈士墓,墓地里躺着中国国民解放军原川西军区为解放和建设大西南献出可贵性命的41位烈士。41岁的守墓人阮中明,天天都守护着这里,每天的工作很简略:登记来访者姓名跟来访事项,为每位义士的墓地做干净。作为这个墓地的第二代守墓人,只管他无奈弄清每一个墓的主人到底是谁,但他感到“只有守护就好”。
守着安静
每天,他从家里步行十多分钟到墓地,提着扫把开始清扫落叶和尘土,成都相亲网http://www.tflove.com。阮中明把这个称为“洗脸”,“烈士确定都是爱清洁的,我得每天为他们做好清洁。”“洗脸”规模不大,却也波及墓身、过道、树下等,通常扫除一遍须要20分钟,一遍要提起扫把数百次,阮中明一天至少要打扫十来遍。
墓地门口,一些大学生正在给扫墓人发放菊花,或送上一张红色的写有祭祀文字的卡片。一位98岁的白叟,颤巍巍地为烈士献上一束鲜花后分开。
41座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