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赶紧注册吧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3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假如是低空弹射 [复制链接]

注意:1、各网友务必提高交友安全意识,不要轻易参加非天府交友网官方举办的见面交友活动,以防酒托,饭托或引发其他危险;请详细阅读《天府交友网服务条款》和《免责申明》!

Rank: 4

升级  96.2%

跳转到指定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11-10-31 14:13:18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零高度弹射逃生的英军鹞式战斗机驾驶员
F-111战机的整体弹射座舱
巴黎航展上苏-30的双座弹射
近日,中国国际通用航空大会执委会在西安确认,14日上午在陕西蒲城举办的飞行表演中,国产“飞豹”战机在表演完成通场义务返航途中意外坠毁。据先容,飞机失事时离地面很低,后舱飞行员弹射出舱,降落伞打开,并无大碍;前舱飞行员确认就义,地面无人员伤亡。
前舱飞行员为何没有跳伞?有关研讨职员见解不一。有的认为飞行员可能为了把持飞机避开下面的村庄而不跳伞;也有的以为当时飞机正处于俯冲状况,地位太低,已来不迭跳伞。那么突发险情时,战机飞行员如何逃生?现代战机的逃生通道是什么?今天的军事版为你做深度解读。
逃生之弹射源起
传统跳伞要躲避“三把刀”
战机在空中突发险情,飞行员怎么逃生呢?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跳伞。问题是:如何跳?
最初的方式很简略。飞行员自己背着降落伞包,掀开机舱盖子,爬出来一跳,翻开降落伞,安全降落。
可这个办法跟着航空技巧的一直发展,飞机速度越来越快,就匆匆不可行了。起因有以下几方面:
其一,飞机在飞行时,绝对大气高速活动,当掀开舱盖后,对飞行员而言,大气就犹如一阵激烈的飓风扑面擦过,从而使爬出跳伞难度加大。当飞机时速超过400公里,气流构成强盛冲力,人工跳伞基础不可能了。扑面而来的飓风是第一把“刀子”。
其二,飞机的尾翼是更恐怖的杀手。当飞行员刚从机舱爬出来起跳时,受到大气阻力,水平速度会骤然变慢。同时全部飞机还在以方才的高速前进,这样,位于机舱后方的尾翼,就犹如一把飞速劈过来的刀子,可以把飞行员切成两半。在二战中,好些王牌飞行员就这样被本人的爱机分尸了。
除此之外,飞行员掀开盖子,爬出来跳伞,这一系列动作要消耗不少时间。假如飞机在低空出麻烦,等你还在做这些筹备工作时,只怕就已经跟地面密切接触了。以上几个因素,使得传统的人工跳伞逃生简直成为送逝世。
逃生之弹射装置
不断挑衅几大难题
从二战后期,德军率先应用了弹射装置,在飞机出事时,将飞行员猛地向上弹出机舱,躲开下方飞机,然后再打开降落伞,以此来抗衡气流,防止尾翼切割,并缩短跳伞时间。高速战机上的弹射装置,需要解决几方面的困难:
首先,要把飞行员弹起必定的高度。这个初速度不能太小,太小了高度不够,仍是会撞上。但同时加速度又不能太大,太快即是重力剧增,会因“过载”而对飞翔员身材造成重大伤害。最初的弹射安装,是在座位下装置炸药,通过火药爆炸连人带座椅冲上去,称为“弹道式弹射”。然而“弹道式弹射”的发射时间较短,会造成前面所说的初速度跟加速度的两难。因而从1958年开端采取“火箭式弹射”,增添一枚小型火箭和座椅固定在一起,在弹射后,通过分箭的推力持续加速。这样加速的时光较长,加速度和速度能够有更大的和谐空间。
其次,要解决的是必须打开飞行员头顶上的舱盖。以前手动跳伞,需要飞行员自己掀舱盖。当初自转动射,飞行员手动是来不及了。最初的思路是“抛盖后弹射”,即用气流或火药将舱盖抛掉,但在坠毁的缓和时刻,抛弃舱盖需要延误0.5秒,这0.5秒可能生死攸关。所当前来又呈现了“穿盖式弹射”,就是不掀盖子,连人带椅子直接冲上去,把舱盖顶破。这种方法比抛盖节俭时间,但飞行员脑袋和脊柱受到重创的危险又增加了。到20世纪70年代,又涌现了一种新技术,在舱盖上铺设微型爆炸索,一旦需要弹射,直接把舱盖炸成碎片,费事又平安。
第三,须要解决弹射时气流的影响。不要认为气流只是“刮得脸生痛”。时速多少百公里的水平气流和几十公里的垂直气流,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压力,岂但会侵害飞行员的面部、呼吸道,甚至可能拉伤飞行员的肢体和骨骼。因此个别飞行员是和座椅一起弹射的,主动装置把飞行员四肢和躯干都牢牢固定在座位上,并且还有专门的附加防护。弹射出去后,再自动听椅分别,而后下降伞带着飞行员缓缓降低。
焦点之双座战机
后舱比前舱更易逃生
最后还有双座舱战机弹射的调和问题。双座舱战机有两名飞行员,在驾驶时可以相互辅助,一名飞行员身体不适,另一人可以实现驾驶工作,相称于上了“双保险”。但当必需摈弃飞机时,弹射工作却更加庞杂了。一个飞行员的弹射发生的碎片、烟火以及张开的降落伞,完整可能干扰另一个飞行员弹射。
针对这个问题重要是两种解决思路。对并行双座(两个飞行员左右并排驾驶),通常采用同步弹射。即一次把两个飞行员一起弹出去,但在弹起的霎时,分辨增长一个外侧程度方向的火箭推动力。左边的飞行员向左弹,右边的飞行员向右弹。这样两个飞行员弹出来后天然地左右离开,互不烦扰。
对于“串行双座”(两个飞行员一前一后驾驶)情况则更为复杂,通常的解决计划是先后弹射。即先把后座上的飞行员弹出去,然后再弹前座飞行员,应用时间差拉开空间间隔,避免干扰。显然,对于前座飞行员来说,因为他必须等后座弹射之后再弹射,时间上滞后,而且飞机的状态已经有所变更,所以危险性要大得多。通常前后座弹射的时间差可能到达1秒钟甚至更多,如果是低空弹射,这个时间很可能就意味着生与死的隔膜。本次“飞豹”事故中,第一位飞行员弹射逃生胜利,而第二位则不幸遇难,也是这个残暴公式的见证。
发展之我国救生
我国已启动第四代
救生装置研制计划
为了满意双座飞机救生系统的请求,我国在上世纪80年代就发展了指令弹射体系和座椅轨迹发散火箭,并将弹射速度指标扩大到0至1000千米/时。
目前第三代弹射座椅已经设备军队,我国成为继英、美、俄三国之后,第四个能独破研制、出产和试验弹射救生装备的国家,三代弹射座椅分离与我国各种军用飞机配套,并屡次在紧急情况下抢救飞行员的生命。目前我国已经启动第四代弹射救生装置研制规划,知足更为进步的第四代战机的需要。
案例之双座逃生
弹射座椅均匀
救生率约80%
现代弹射座椅能在0至25千米的飞行高度和0至1200千米/小时的飞行速度内有效工作。但在俯冲、横滚等飞行状态,仍需要一定的离地高度,称之为最低保险救生高度。据统计,弹射座椅平均救生率大概为80%。下面是近年来比拟经典的双座战机弹射案例。
1999年6月12日,巴黎航展上,苏-30MKI战役机腾飞后持续作出高难度动作。忽然,在低空翻腾时,尾翼摩擦地面起火。此时苏-30大角度爬升后一个风筝翻身,将两名飞行员先后弹射出来。
2009年5月,一架英军鹞式战机起飞后发生故障,在跑道上迫降滑行时起火,飞行员地面弹射逃生。
2010年1月21日,芬兰一架拼装的F/A-18“大黄蜂”战斗攻打机在练习螺旋飞行时突然失控并降落,两名飞行员弹射后幸免于难但挂花。
2010年7月23日,加拿大空军一架F-18战斗机在超低空飞行表演时溘然失去能源下坠。飞行员紧迫弹射逃生。数秒钟后,飞机坠地。
2010年9月20日,俄罗斯一架苏-27战斗机在维修后首次试飞时突然起火,两名飞行员弹射逃生。
2009年3月,美军一架F-22猛禽战斗机在加利福尼亚坠毁,飞行员殉难,未能逃生。
案例之艰巨取舍
我飞行员三次
放弃求生气会
弹射装置并不能保障逃生。由于弹射装置自身可能出故障,而且对于飞行员而言,处置空中险情的时间往往只有数秒,弹射象征着必须弃毁价值不菲的爱机。古代战机很昂贵,一架动辄就得上千万甚至上亿。如果是实验机的话往往承载着很多名贵的飞行数据,一旦坠毁,对新飞机的试验过程将造成极大影响。所以飞行员在处理险情时往往有无论如何也要保住飞机的主意,良多时候就是在这种两难抉择中,失去了可贵的逃活力会。
2006年11月14日,我国一级飞行员李剑英驾驶某型歼击机,在训练停止下降途中,飞机撞鸟,当时飞机上还有800多公升航空油,120余发航空炮弹,1发火箭弹。在生死攸关的16秒里,李剑英看到飞机下方密集的村落和人群,先后3次废弃求生机遇,为了维护国度和大众的性命财产而可怜殉难。
案例之哭笑不得
韩国空军少将
浪费十亿韩元
韩军产生了一次弹射笑话。在去年7月26日,韩国空军少将崔某在机场向一群军校子弟讲授时,坐在F-15K驾驶舱内,居然误触了弹射按钮。
在零速度零高度的情形下,F-15K战斗机舱盖大开,将崔少将连人带椅枪弹上半空,然后张开降落伞,晃晃悠悠落在跑道上,引起了目瞪口呆之后的哄堂大笑。这次事变造成直接经济丧失10亿韩元(约600万国民币)。 杨益
(义务编纂:张筠)
分享到: QQ空间QQ空间 腾讯微博腾讯微博 腾讯朋友腾讯朋友
收藏收藏0

使用道具 举报

※为保护您的个人隐私,防止被恶意盗用,在论坛中不得留下手机、QQ、邮箱等联系方式,否则将被屏蔽!,若有需要,请发送站内消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赶紧注册吧

关于我们|网站地图|帮助中心|商务合作|法律声明|诚聘英才|联系我们| 时尚 娱乐 成都婚庆公司 网站制作天府星空
Copyright © 2010-2011 天府交友(Www.Tflove.Com)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