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1-10-23
- 最后登录
- 2011-10-31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1082
- 精华
- 0
- 帖子
- 354
 
升级   4.1%
|
封面阐明:在“占据华尔街”的大规模示威举动中,**者带着片子《V字仇杀队》里的面具,表现他们“行侠仗义”的信心。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李小晓
一条500米长、11米宽的街道,能容得下多少人?
一条名叫“墙”的街道,谁才是墙内人?
一个充满着键盘和点钞声的大厅,是交易所还是赌场?
西装革履的富翁们,是精英还是赌徒?
一场穷人“占领华尔街”的活动仿佛在诠释着谜底。
财富心脏
6家金融企业的市值,就占美国GDP的1/20
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教学劳伦斯·E·米切尔在其所著的《美国的检查:金融如何压倒实业》一书中写道:“股票市场最初是一种工具,辅助树立一个新的企业,但最后却使企业屈从于本人的力气。”
以制作业破国的超级大国美国,从二战后开始,公民经济从有形经济主导的工业经济开始向货泉主导的金融经济过渡。20世纪90年代中期,金融业的比重逐步超过了制造业。依据美国官方统计,1950年,美国制造业的范围占GDP的29.3%,金融服务业只占10.9%。而2008年制造业缩水到11.5%,金融服务业占GDP比例则回升至20.0%,高达28484亿美元。
随着金融业在美国经济中表演的角色愈发主要,华尔街的兴衰也开始影响整个国家的经济运气。
上世纪70年代,随着蓝筹股投机高潮达到高峰,一些蓝筹公司如IBM、德州仪器公司(TI)的市盈率曾到达80多倍。然而,这一轮蓝筹股投契泡沫直接导致了之后的华尔街股市大崩盘并继而走入近10年的熊市。许多散户在泡沫决裂后跳楼的跳楼,上吊的上吊,但对大型商业银行来说,则偏偏迎来了其资金向全世界铺开的春天。
金融寡头们把闲置的、多余的金融资本输往国外,1979年,美国在海外投资新建和合并企业资产总额中,银行所占比重为43.3%,比制造业的资产额要高出2倍多。美国的许多大型商业银行也在70年代的“滞胀”期间发展成为庞大的跨国银行。例如,到1982年底,花旗银行已在94个国家领有1490余个分支机构,海外机构的资产和收益占花旗银行全体资产和收益的60%。
“华尔街的神奇之处就在于,那些大而不倒的银行不仅能在各种危机中幸存下来,还能在危机过后变得更加资金雄厚、有恃无恐。假如70年代的滞胀是他们的第一次成长,上世纪末的科技泡沫则给了他们第二次通过并购自我强大的机遇。”一位不愿流露姓名的金融分析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2001年,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掀起的科技股狂飙终于涌现了泡沫的幻灭,并由此引发了股灾。在此次大跌中,三大股指跌幅分别达到34%、78%、49%。然而,大而不倒的银行们固然或多或少地受到了冲击,但很快便通过并购再次强盛起来。
“股市大跌的时候,由于会有一些公司破产,所以往往随同着大吃小的并购,让大银行和至公司变得更加宏大。”金融分析师指出。
仍拿花旗银行动例,上世纪90年代对旅行者等公司的大型并购让它实力倍增,2000年11月其收购了气息奄奄的Associates First Capital,一跃成为寰球名列前茅的零售金融企业。
一夜之间,大银行们的身价激增。通过并购与转型,花旗银行的市值从1996年的695亿美元升至2001年的2600亿美元。统一时代,摩根士丹利的市值从195亿美元升至606亿美元;富国银行(Wells Fargo)的市值从359亿美元升至737亿美元。
后面的故事享誉中外。在2008年暴发的金融危机中,尽管有一批以雷曼为首的银行破产,但也伴随着新一轮并购:富国银行收购美联银行、美洲银行收购美林集团、摩根大通收购华盛顿互惠银行……这次“大洗牌”导致幸存下来的大银行变得更加“大而不倒”。摩根大通的市值2007年为1470亿美元,而阅历了金融风暴的浸礼,2010年其市值升至1659亿美元。富国银行更是吞得大腹便便,市值从2007年的995亿美元升至2010年的1630亿美元。
据《中国经济周刊》统计,在按市值排名前200的美国公司中,有34家金融服务类企业,其2010年12月31日的市值总和为16245亿美元,相称于美国2010年GDP的11%。其中,市值超过1000亿美元的金融服务类企业有5家,分别是伯克希尔·哈撒韦、摩根大通、富国银行、花旗集团和美洲银行。这5家企业的市值总和为8000亿美元,相称于美国2010年GDP的5%。
而这些还只是华尔街的金山一角。华尔街的财富远不仅仅控制在这些金融企业手里,更多无法式量的财富则来自那些诞生于华尔街的神秘财团。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美国经济因为出产和资本的集中,促使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加速融会,构成了很多垄断财团。二战之后,怀才不遇的十大财团分离是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第一花旗银行财团、杜邦财团、波士顿财团、梅隆财团、克利夫兰财团、芝加哥财团、加利福尼亚财团和得克萨斯财团。在今年评出的世界前50强企业中,有10家企业都属于这些财团。这十大财团现在毕竟占领多少财产?恐怕用“富可敌国”来形容也是小瞧了他们。
华尔街成为了美国财富的核心,华尔街人的腰包也越来越鼓。据美国财政部薪酬弥补特殊主管肯尼思·范伯格宣布的一份讲演,美国17家金融机构约600名高等治理职员2008年10月至2009年2月共失掉20.3亿美元薪酬,其中八成在缺少合法理由的情形下发放。
2009年底,当金融危机的阴云还没有散去,CEO们的薪酬就急不可待地大幅上升,美洲银行的每位高管平均分到了650万美元;花旗集团的高管也不逊色,人均620万美元。
豪赌俱乐部
美国金融业创造了多少社会价值?
美国的金融业如滚雪球个别越来越壮大,然而,它究竟创造了多少社会价值?
中国社会迷信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策略研讨室主任沈骥如告诉《中国经济周刊》,依照马克思的实践,银行的利润是第一产业和第二工业的再分配,它的功效底本属于企业下属的财务科,但随着市场需要的发展,企业更专一于生产,而将与金融有关的业务转移到了银行。按照资本主义的准则,银行作为一个社会部分,和其他企业独特获得社会的平均利润。所以,银行的平均利润是从工农业中调配出来的。
然而,随着银行业的扩大,银行家们不再满意于获得社会均匀利润,于是开始发现了各种金融衍生品。
“随着金融衍生品的出生,华尔街变成了一个圈钱的大赌场。赢了一本万利,输了则落荒而逃。”沈骥如说。
正因为这个疯狂的大赌场、疯狂的赌徒和疯狂的金融衍生品,美国最终卷入了一发不可收拾的次贷危机中。
2003年到2007年,各大银行的杠杆率开始疯狂飙升。美林公司的杠杆率猛增至28倍,摩根士丹利增至33倍,高盛升至28倍,雷曼兄弟的杠杆率直到破产前仍高达30倍。也就是说,每1美元的资本就能撬动几十美元的资产规模。
“大银行们创造了越来越多的金融衍生品,就像高智商犯法一样,即便是同样精英云集的美国监管部门,也没有人能彻底弄明白每个金融衍生品的模型。”一位不愿泄漏姓名的金融分析师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该金融剖析师告知记者,大银行在好处的驱使下,把这个旁人弄不懂的游戏越玩越大,在房价次级贷款中派生出次级典质贷款支撑证券(MBS)、担保债权凭证(CDO)、信贷违约掉期(CDS)等。基于1万多亿美元的次级贷款,发明出了数十万亿美元的衍生品。
2008年7月,跟着“两房”股价大跌,美国房地产价钱彻底失控。CDO、CDS等衍生证券随后开端疾速跌价,在雷曼8000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中,资产净值大概只有250亿美元。流动性的不足终极引发雷曼兄弟破产。
“次贷危机是超前花费、适度借贷和凯恩斯主义下货币泛滥的成果。但金融衍生品将迫害成倍放大并造成难以挽回的丧失。因而,次贷危机也是一次金融衍生品危机,是银行家们无穷贪婪的恶果。”上述金融分析师表示。
美国犹太人大会主席杰克·罗森被舆论评为“当今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五位犹太人之一”。深谙美国商道的他在接收《中国经济周刊》专访时表示,华尔街如今已成为美国经济悲剧的象征。
“华尔街被视为金融危机的直接推能源,它所造成的成果被每个美国人承当着。同时,银内行们仍然不改贪心的本质,用美国征税人的钱去填充自己的腰包,同时在救命美国经济中表示得十分不负义务。只管他们取得了美国政府大批的救助金,但他们转而则不肯借钱给其余须要救助的行业,包含房地产、建造业和小企业等。”杰克·罗森如是说。
“财政部长”制造商
美国的华尔街,还是华尔街的美国?
穆迪开创人约翰·穆迪曾在1911年指出,华尔街的七个人把持了美国大局部基本产业跟资源。分辨是J.P.摩根、詹姆斯·希尔、乔治·贝克、约翰·洛克菲勒、威廉·洛克菲勒、詹姆斯·斯蒂尔曼和雅各布·希夫,他们所形成的资本中心枢纽节制着美国。而100年后的今天,华尔街对全部美国的掌握力非但不减弱,反而愈发猖狂和集中。华尔街和美国统治团体之间的关联,也愈发错综复杂。
是美国政府的华尔街,仍是华尔街的美国政府?
尤斯塔斯曾在《美联储的机密》一书中揭穿道,截至1983年,花旗银行、纽约国家贸易银行、汉诺威银行、大通银行和汉华银行共持有美联储53%的股份。也就是说,美国央行的控股权不在国度手里,更不在大众手里,而在多少家大型私有银行手里。
和美联储一样,美国财政部也同样是华尔街动摇的支持者和代言人。在几位历史上较有影响力的美国财长中,简直无一例外都有着华尔街的背景。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美国前财长罗伯特·爱德华·鲁宾。
1995年—1999年在任的鲁宾最有名的身份不是美国财政部长,而是银行家。在高盛近30年的供职经历让他成了一个100%的华尔街人。他的呈现,直接导致华尔街的权利扩张到无奈整理的田地。
1997年以前,美国的商业银行始终受到严厉监管,1933年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在银行与证券业务之间建立了一道防火墙,也必定水平上制约了银行业的过度发展。
1997年,鲁宾代表克林顿政府向国会提出了金融体系改造的倡议,重要内容是撤消银行业、证券业和保险业经营的限度。1999年11月,美国参众两院通过了《金融服务古代化法案》,废止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彻底拆除了银行、证券和保险业之间的藩篱,容许商业银行以金融控股公司情势从事包括证券和保险业务在内的全面金融服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