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1-10-23
- 最后登录
- 2011-10-31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306
- 精华
- 0
- 帖子
- 94
 
升级   35.33%
|
相关的主题文章:
四声.同净
咱们只能蒙受这么多
5. 登陆
由于本人求的货色只是虚无
就是主动保留的文件在2003下面打不开
然而佛没有这么做,也许佛感到这样做不必要吧。
佛法讲“三世”,原来只指时间上的“从前”、“当初”、“将来”。被熟悉语言的人自作聪明地舆解为前世、今生、来生,已不是佛经的本义。进一步把修行的目的懂得为修“来生”,更是自认为是者的猜想。
可是,佛说“因缘”,显然不是为了抚慰苦楚的人心,也不是为了辅助人们实现种种幻想。固然对于熟习“因缘”的人,这显得有点轻而易举,但这不应当是佛说“因缘”的目的。
可是世间太多聪明人,却基本无奈信任“恒常”的存在,更不可能“拿”得了这种“恒常”的无上妙法:使劲过猛就拿丢了,用力过小就拿不动。更聪慧的人可能还会想,白送的货色必定不是好东西,甚至是居心叵测地在下套!于是,回首钻入循环的习惯之中,将“真如”妙义弃之千里之外。
“诸法因缘生,诸法因缘灭”。缘生法,等于无常法;无常法,最好随他去,又何必在这些处所枉费神情呢?
所以,佛才绕了那么大一个圈,从“三世”绕到“因果”,从“因果”绕到“因缘”,从“因缘”绕到“无常”,从“无常”绕到永恒不变的“真如”。如此繁琐的进程,也只有大慈善者的切切婆心能做得出来。所谓苦口者,恐怕莫过于此:四十九年道不着一字,口舌之辛劳,可知矣!如此艰巨的事业,数千年矣,若无人荷担,岂不痛惜哉!
我若有幸,当担此业。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时度此身?
或许,与这些比拟起来,揭示“无常”的真谛更有可能成为佛说“因缘”的目标之一。一切都在发展,也就是说一切都在变更,或者说在“变灭”:成住坏空,生老病逝世,就象人们缭乱的思路一样,时刻不会结束。世间人也明白这一点:“独一不变的只有变化自身”。
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时度此身?
佛在世时我沉溺,佛灭度后我诞生。
或许,佛说“因果”,只为引出“因缘”的话题。因为“果”已经是现状,只能去接收、去适应,却不能去改变,可以改变的只有“因”。佛法的转义在于让人可能转变不冀望的成果,天然须要从“因”入手,而不是对“果”怨尤。然而“因”却极为庞杂,所以又得分为“六因”、“四缘”、“五果”细细辨析,这便是“因缘”。
佛法博大高深,世人难窥涯际。可是三世因果的说法,却将太多古代世界中的聪明人消除在“信众”之外。或许,假如佛法之中去掉“前生”、“后代”的说法,会使更多的人生起信念。
如斯看来,佛说“所有无常”,并非让人甘受“无常”的折磨,只是一种营销手腕罢了。或者佛想说:“我有恒常法,谁想要就来拿!”
既然一切无常,通过在“因缘”法中尽力,而后得到“因缘”法中的果报,到头来仍然是雪泥鸿爪,如影随尘。辛苦一世,又何苦来?
或许,佛说“三世”,只为更便利地讲说“因果”。由于对众人来说,提到因果就很难分开时光概念。
佛法难闻今已闻,人生难得今已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