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1-11-2
- 最后登录
- 2011-11-26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143
- 精华
- 0
- 帖子
- 45

升级   62%
|
请大家答复“剥菜皮”这道题
曾有网友在网上发了一道作文题:“求助:超市里,一位营业员发明,有位老奶奶在筛选青菜,把稍老一些的菜叶剥落了很多,于是他走上前去,和气地说:……弥补的内容请求:简短文化,得体,掌握必定的分寸。”网上最佳答案是:“白叟家,实在这老一些的菜皮啊富含粗纤维,对老年人的健康是十分有利益的。而且大家都学着你剥菜皮,那多挥霍啊!”另一个谜底是:“你连这些剥下的菜皮也买走吗? ”
发帖人的作文题怎么答的,我不晓得,但我知道,当初上海市民要面对这道“剥菜皮”的问题。
近日菜贱伤农,有的蔬菜在地头的收购价低到几分钱一斤,甚至有农夫想不开自残。政府也想尽措施,牵线搭桥,帮农夫倾销蔬菜。从4月28日至5月2日,家乐福武宁路店在门口开拓专门区域销售卷心菜,每斤仅售0.15元。
廉价卷心菜吸引了许多市民前来选购。然而,有人挑拣时要将近三分之一的菜叶剥去。有的要挑半天,而后把外面的几层菜皮剥下来扔掉,再称分量。开卖第一天,丢在地上的菜皮就有两吨,后面几天天天也要处置一吨多菜皮。
原来菜已经很贱了,还要这么剥皮,真实 未审有些过火。而且就算这么剥,去掉两三斤的“菜皮”,每个剥皮的人也得不到多少实惠,却是给卖方造成了实切实在的损失――三分之一的丧失。
说到这里,未免有人拿江湖上盛传的上海人的吝啬说事。“剥菜皮”是上海小市民的专利吗?独一无二,2月22日《齐鲁晚报》报道了济南超市里“剥菜皮”的故事:一些顾客在往手撕购物袋里装蔬菜时,总要把黄瓜、西葫芦的把儿掐掉,把大蒜的外皮搓掉,把大白菜剥得只剩下白菜心……
看来在这个问题上,不必要搞地区攻打,不如反思一下:“剥菜皮”的花费习惯是如何养成的?
首先,国人以往长期生涯在缺乏经济之下,成都征婚http://www.tflove.com,特殊是一些老年人,经济前提不好,对菜皮做作是斤斤计较的。二则在大型超市、直销点销售模式下,顾客有了“自选”的权利,不像以往要面对小菜摊,被摊主看着,天然会尽力把这种权利行使到极限,于是不仅“理所当然”地剥第一层菜皮,还剥到第二层、第三层,甚至有个别人剥到只剩下菜心。
此外,个人认为这还与社会公正的大环境有关:自己的权利被损害,却没有适合的接济渠道,于是有了心安理得侵害别人的理由,构成一个相互伤害的恶性轮回。“剥菜皮”可能是一个典范的例子。比方,家乐福之前没少在价签上搞小动作,今年年初物价部分已对其做出严格处分,不外良多消费者由于不能举证,只能吃哑巴亏。但这次家乐福的蔬菜直销点是赔本赚吆喝的,卷心菜的进价是0.30元/斤,售价却是0.15元/斤。即便如斯,有不少人仿佛仍是感到有一口吻要出,非得这么剥菜皮,“教训”一下家乐福。至少,有不少人拿这个来为“剥菜皮”辩护的。真是“一拳来,一脚去”,互相损害,互相折腾。
陶行知先生早在多少十年前,就主意进行公民素质教导。他提出“一品大庶民”的概念:不是做人上人去欺负别人,更不是做人下人,唾面自干,而是做古代社会的及格国民:理解本人的权力,也尊敬别人的权利。
菜皮虽小,剥几层却是个人素质的体现。话说,碰到有人“穷凶极恶”地剥菜皮,你如何对他说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