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1-11-2
- 最后登录
- 2011-11-26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457
- 精华
- 0
- 帖子
- 156
 
升级   85.67%
|
改造开放以来,我们国度的生活程度一直进步,大部门的人都发家致富奔小康了。但是好日子来了,人们的婚姻观点也在逐步转变,很多日子过好了的人开始搞婚外恋,离婚率也逐年攀升。可是无论时期怎么改变,老祖宗留下的“仁义礼智信”的道德观没变,仍是有一局部的人乐意守护爱的许诺、担当家庭的义务,哪怕为此付出一切。例如我的父母。
我的家在吉林省的一个小城。我跟母亲、妹妹都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生于斯、擅长斯,但父亲不是。父亲在吉林省的另一个城市管辖下的一个乡村长大,后来在通化煤校毕业后,来到我市的煤矿工作。因为在我市工作,故此在熟人的先容下意识了母亲,二人成绩了姻缘(参见我于2009年10月写的博文《我的父母》)。随后,我来到了世间。这本是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可我的残疾打坏了所有。
在得悉了我的残疾后,父母抱着我到处求医,又供我吃各种各样的补品,并于1993年生了妹妹。
当时是90年代初期,庶民的生活还不是很富饶。父母二人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才一百元,父亲的煤矿还常常压资(不能按时领取工资),赡养我们姐妹俩切实是顾此失彼。
可能是“天无绝人之路”吧,当时深圳的一家中日合资的电器公司正在应聘员工。大家计议一番,为了生计,最终父亲去了深圳。父亲走的时候,我和妹妹都还小,感触不到家里的离愁氛围。
父亲在那家公司做了一个治理水电的技巧员,收入比在这边多一些,加上母亲的工资(母亲是老师),基础能够抚养我们姐妹。通过省吃俭用,2000年,母亲在这边买了一套60平方米的屋子,我们总算是有家了(在此之前,我们始终住在外婆家)。
日子好过了一些,然而咱们(尤其是父母)却要忍耐一家人天各一方、不能团圆的苦楚。父亲在深圳打工,一走就是一年,只有春节的时候有十天假回家省亲,路上一耽误,在家只能住一个礼拜。刚开端家里不电话,父母只是一个月通一次信。父亲走的第一年往家里写的第一封信的第一句话居然是告知母亲他回家的日期,可见思乡之切。1998年的暑假,母亲第一次去深圳看望父亲,尔后每年暑假母亲都要去深圳陪父亲待一个月,父母的两地分居的生涯算是有了一点改良。
2005年9月,父亲因为身材不好,着实无奈支持,辞职回到了我生活的小城。9月,又是9月,父亲走的时候是9月,回来的时候也是9月。整整十二年年,我们家终于团聚了。
父母两地分居十二年,终于停止了牛郎织女的生活,团聚了。十二年、整整十二年,父母凭借着对彼此的爱、对两个女儿的爱和对家庭的负责,克服了寂寞、战胜了孤单、战胜了外界的引诱,终极团聚了,也坚持了我们的完全的家。
两地分居十二年初团聚,父母的婚姻堪为榜样。或者我有些夸张、有些夸大其词,但我真实 未审要夸奖我的父母,讴歌那些为了对婚姻、家庭负责而付出一切的人。当初有些人身在围城内、心在围城外,总感到外面的世界是美好的、刺激的,我盼望你们可能浪子回首,也愿望这样的情形尽量减少,成都征婚http://www.tflove.com。由于,一旦走进围城,我们的肩上就多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文章由辅助者网转载供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