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1-11-4
- 最后登录
- 2011-11-15
- 阅读权限
- 10
- 积分
- 25
- 精华
- 0
- 帖子
- 7

升级   50%
|
最后,咱们仍是要看这个封建家族的太上威望──贾母的立场
当听得那一声通报:“老太太来了!”这时候,读者已经被曹雪芹的艺术描述拉得很紧的心境,确是大大地舒松了一下。这个把贾宝玉娇惯得深怕“灯穗子招下灰来迷了眼睛”的“老祖宗”,她对贾宝玉的爱就不是仅仅只是“宠爱”罢了。是一种像高尔基所说的动物性的爱,是一种真正发之心坎的骨肉相连的爱。请看书中描写:
正没开交处,忽听丫鬟来说:“老太太来了。”一句话未了,只听窗外颤巍巍的声气说道:“先打死我,再打死他,岂不清洁了!”贾政见他母亲来了,又急又痛,立刻迎接出来,只见贾母扶着丫头,喘吁吁的走来。贾政上前躬身陪笑道:“大暑热天,母亲有何赌气亲身走来?有话只该叫了儿子进去吩咐。这里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宝玉的终极监护人老太太气极赶到。宝玉的常设监护人贾政也只得上前躬身陪笑。
贾母据说,便止住步喘息一回,厉声说道:“你本来是跟我谈话!我倒有话嘱咐,只是可怜我毕生没养个好儿子,却教我和谁说去!”贾政听这话不像,忙跪下含泪说道:“为儿的教训儿子,也为的是显亲扬名。母亲这话,我做儿的如何禁得起?”这段话红学家多有剖析,明确无误地揭开了贾政非贾母亲生的机密,但实际上一石二鸟,更深档次地暗示了贾母抱怨贾政挑衅她的宝玉最终监护人位置。贾政听这话“不像”,当然清楚贾母话中有话,晓得了问题的重大性,忙赶陪罪。这里“不像”两字尤含深意,只可意会,不可言谈。
于是贾母趁势教训起来,并不觉就滚下泪来。贾政又陪笑道:“母亲也不用伤感,皆是作儿的一时性起,从此当前再不打他了。”贾母便冷笑道:“你也不必和我使性子负气的。你的儿子,我也不该管你打不打。我猜着你也腻烦我们娘儿们。不如我们赶早儿离了你,大家干净!”对贾政的陪罪更不理睬,贾母冷笑道:“你明显使我无破足之地,你反说起你来!只是我们回去了,你心里干净,看有谁来许你打。”一面说,一面只令快打点行李车轿回去。情节到了这里对彼此关联的推论更进了一步。
一场剧烈的抵触既已了结,我们人不知鬼不觉被带到那个艺术世界里,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幅历史生活丹青,看到了丰盛多彩的人生关系以及他们的内心世界。如果细读《红楼梦》全文,我们好像也可以进一步看出,贾政、王夫人对宝玉的爱是情势上的流于名义的,他们只有日常监护权,而贾母对宝玉的爱是真正的心肝法宝式的爱,骨肉相连的爱,她对宝玉有终极监护权。为了体现贾母对宝玉的监护权,贾母不惜把本人最信赖的贴心丫环袭人、晴雯部署在宝玉身边,并在宝玉亲身好处和重大事项上“说了算”。王夫人为了争取这种权力,也多方设法敷衍,后来一方面借机撵走晴雯,另一方面又对袭人进行拉拢,可以看出王夫人虽想法争夺宝玉的监护权,因为并非亲子,只能以退为进,稳扎稳打。
我们也能够从《红楼梦》真正生活原形来分析。《红楼梦》真正生活原形应该以曹雪芹的八十回来研究,要研究曹雪芹的八十回就要研究曹雪芹自身,鲁迅先生在他的《中国小说史略》里面,他是采用当时红学研讨的一个最新结果,以为曹雪芹写《红楼梦》是一种自叙性写作,《红楼梦》是一部带有自传性的作品。鲁迅先生是这么说的,"叙述皆存本真,闻见悉所亲历。"《红楼梦》的特色是八个字,"正因写实,转成新鲜。"他写实写到力透纸背的水平,原来写实似乎是最不新鲜的,虚构、想像是最新鲜的,但由于他以最鼎力度来写实,写得十分之好,"转成新颖",反而胜过那些纯虚构的、纯空想的作品。这是鲁迅先生对《红楼梦》的评估。
曹雪芹(约1715~1764年),名?,字梦阮,号雪芹,又号芹圃、芹溪。曹雪芹的曾祖母孙氏曾做过康熙的奶妈,祖父曹寅做过康熙的侍读和御前侍卫,后任江宁织造,兼任两淮巡盐监察御使,极受康熙宠信。康熙六下江南,其中四次由曹寅负责接驾,并住在曹家。曹寅病故,其子曹?、曹?先后继任江宁织造。他们祖孙三代四人担负此职达60年之久。曹雪芹自幼就是在这“秦淮风月”之地的“繁荣”生活中长大的。雍正初年,曹家遭遇一系列打击。曹?以“行动不端”、“骚扰驿站”和“亏空”罪名撤职,家产抄没。曹?下狱治罪,“枷号”一年有余。这时,曹雪芹跟着全家迁回北京寓居。曹家从此一败涂地,日渐衰微,后又再受重大打击。阅历了生活中的重大转折,曹雪芹深感世态炎凉,对封建社会有了更苏醒、更深入的意识。暮年,曹雪芹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穷苦,“满径蓬蒿”,“举家食粥”。他以百折不挠的毅力,一心一志地从事《红楼梦》的写作和订正。
曹雪芹身世之迷及与《红楼梦》关系多有争议,周汝昌先生经由周密验证,揭示了曹寅这个历史原型,在小说里面被化成贾代善,曹寅死了以后,康熙让他的儿子曹?接着来当江宁织造,但曹?多少年后就病死了。曹寅的夫人,就是书里贾母的原型,不仅成了寡妇了,而且底下也不儿子了,于是康熙通过李煦筛选出了曹寅的侄子曹?,就把曹?过继给曹寅,也就是过继给李氏,成为她的一个儿子,后来曹?又“养”了一个儿子,就是曹雪芹。然而贾宝玉的原型曹雪芹毕竟是不是曹?生的,红学界有争议,有人认为曹雪芹是曹?的遗腹子,刘新武老师却认为曹?的遗腹子在《红楼梦》中被化成贾珠。俞平伯认为雪芹为曹?遗腹子之说,初见於李玄伯文,又见於文学遗产第六十期王利器文。曹寅有曹?、曹?二子,若说曹雪芹为曹?之子,年纪可以合乎;若说是曹?之子,曹?在康熙五十四年(1716年)奏摺上自称「黄口无知」,五十七年康熙朱批上说「你小孩无知」,可见那时曹?的年事确实很轻。雪芹即便说他整活了四十岁,生於雍正初元,距康熙五十七年不外三年,其为曹?之子已不大可能;曹?之子何人也不见记录。故笔者认为从多方面因素推来测,曹雪芹是曹?的遗腹子,并成为贾宝玉的生活原型可能性大些。
曹雪芹的家族在乾隆四年,一下子又卷进了一个大的政治奋斗,曹家被株连彻底覆灭,最后是“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在这场被连累彻底灭绝大风暴中,曹雪芹假如是曹?直系支属即亲生儿子,必定也逃脱不了“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的悲惨运气,很可能是随父亲去宁古塔给披甲人为奴,又怎么能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著成《金陵十二钗》即《红楼梦》呢?
可见曹雪芹为曹?的遗腹子之说极为公道,可能曹?的夫人因丈夫逝世悲愤适度,动了胎气,成果早产升下曹雪芹并难产而逝世,所以曹雪芹一诞生就成为曹?的养子,而众人皆以曹?的亲子即《红楼梦》中贾正的亲子视之。最后贾宝玉真事之考据很显明,生涯本相中曹?是曹寅夫人李氏的养子,曹雪芹是曹?的养子;《红楼梦》中贾恰是贾母的养子,贾宝玉是贾正的儿子,贾母的亲孙子。
------------------------作者:陈学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