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1-11-4
- 最后登录
- 2012-7-18
- 阅读权限
- 90
- 积分
- 35409
- 精华
- 6
- 帖子
- 536
升级   0%
|
$1__VE_ITEM__ 1、 诗骨--陈子昂
其诗词意激动,作风高峻,大有“汉魏风骨”,被誉为“诗骨”。
2、诗杰--王勃
其诗流畅婉畅,宏放浑朴,独具一格,人称“诗杰” 。
3、诗狂--贺知章
秉性放达,自号“四明狂客”。因其诗豪迈旷放,人称“诗狂”。
4、诗家天子、 七绝圣手--王昌龄
其七绝写的“密意幽怨,音旨微茫”,因此举为“诗家天子”。
5、诗仙--李白
诗设想丰硕独特,风格雄壮奔放,色彩壮丽,语言清爽自然,被誉为“诗仙”。
6、诗圣--杜甫
其诗严密联合时势,思惟深沉。境界辽阔,人称为“诗圣”。
7、诗囚--孟郊
作诗苦心孤诣,苦心孤诣,无好问,曾称之为“诗囚”。
8、诗奴--贾岛
终生以作诗为命,好刻意苦吟,人称其为“诗奴”。
9、诗豪--刘禹锡
其诗雀跃凝重,格调自然格律粗切,白居易赠他“诗豪”的美誉。
10、诗佛--王维
这种称谓除了有王维诗歌中的佛教象征和王维的宗教偏向之外,也表达了后人对王维在唐代诗坛高尚位置的确定。
11、诗魔--白居易
白居易写诗十分耐劳,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田地。所以人称“诗魔”。
12、五言长城--刘长卿
擅长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是全部诗作的十分之七八,人称其为“五言长城”。
13、诗鬼--李贺
其诗擅长熔铸词采, 驰骋想象,运用神话传说发明出残暴多彩的赫然形象,故称其为“诗鬼”。
14、杜紫薇--杜牧
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15、温八叉--温庭筠
才思敏捷,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称他为“温八叉”。
16、郑鹧鸪--郑谷
以《鹧鸪诗》而著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17、崔鸳鸯--崔珏
赋《鸳鸯诗》,别开生面,人称“崔鸳鸯”。
18、诗神--苏轼
苏轼诗,龙飞凤舞,清新刚健,一帜独树,人称诗神。
$2居士----文征明
清真居士---周邦彦
六一居士---欧阳修
$2居士---苏轼
四明狂客---贺知章
易安居士---李清照
青莲居士---李白
诗仙:唐代诗人李白的诗充斥了踊跃浪漫主义色彩。唐代诗人贺知章叹赏李白的诗,把他比作天高低凡的“神仙”。后贡的人便把李白称为“诗仙”。
诗圣: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气概雄浑、绚丽蕴藉,存在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历代的很多诗人都把他的诗奉为学习的典型,尊称他为“诗圣”。
诗魔:唐代诗人白居易写诗无比刻苦。正如他自己所说:“酒狂又引诗魔发,日午悲吟到日西。”过份的诵读和书写,竟到了口舌生疮、手指成胝的地步。
诗鬼:唐代多才而短命的诗人李贺的诗大都构思奇特,意境怪诞,迷离恍惚,变幻莫测。宋魏庆之云:“太白仙才,长吉鬼才。”故其有“诗鬼”之称。
张三影:宋代词人张先善写小令。一次,一位客人称颂他:人们都叫你‘张三中’哩!因为你的《行香子》写出了‘心中事,眼中景,意中人’的佳句。”张先不认为然地说:“那倒不如叫我‘张三影’吧!”客人不解其意,张解释道:“‘云破月来花弄影’、‘娇柔勤起,帘压卷花影’、‘柳径无人,堕飞絮无影’,这三个‘影’字是我平生最自得的呵!”于是,“张三影”便传开了!
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宋代宋祁的《玉楼春》把初春风景写活了,尤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一句最为传神,时人因而称之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
贺梅子:宋代贺方回有首《青玉案》词,结句“梅子黄时雨”,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
郑鹧鸪:唐代诗人郑谷以《鹧鸪诗》而驰名,故有郑鹧鸪之称。
崔鸳鸯:唐代诗人崔珏因赋《鸳鸯诗》标新立异,人称崔鸳鸯。
诗家天子:唐代诗人王昌龄七绝写得“蜜意幽怨音旨微花”,而被举为“诗家皇帝”。
寒酸夫子:孟郊毕生崎岖,际遇悲凉,被称为“寒酸夫子”。
长爪郎:唐代名诗人李贺因手指奇而长,被时人称为“长爪郎”。
杜紫薇:杜牧曾写过《紫薇花》,咏物抒情,借花自誉,人称其为“杜紫薇”。
温八叉:温庭筠才思迅速,每次入试,八叉手即成八韵,人呼他为“温八叉”。
五言长城:刘长卿善于五言诗,他的五言诗作占全体诗作的非常之七八,人称他为“五言长城”。
米颠:米芾性情孤傲,行踪怪痴,有浑号“米颠”。
贺鬼头:诗人贺铸,体长七尺,面铁色,眉目耸拔,人家叫他“贺鬼头”。
梅河豚:宋代诗人梅尧臣以《河豚诗》而得名,人称“梅河豚”。
鲍孤雁:宋代诗人鲍当以《孤雁诗》而得此名。
张孤雁:宋代诗人张炎以《解连环·孤雁》词立名,人称“张孤雁”。
谢蝴蝶:宋代谢学士吟咏《蝴蝶诗》三百首,时称“谢蝴蝶”。
袁白燕:明代诗人袁凯以《白燕诗》闻名,人称他为“袁白燕”。
祁鱼虾:清代祁珊洲,因有“一夜春风吹雨过,满江新水长鱼虾”的诗句,被诗人王渔洋称为“祁鱼虾”。
二、社交用语和交友称呼
首次会晤说“久仰”;等待客人用“恭候”;
对方来信叫“惠书”;请人帮忙说“劳驾”;
托人办事用“委托”;请人指导用“赐教”;
赞人看法用“卓识”;求人谅解说“包涵”;
白叟年纪问“遐龄”;客人来到用“光顾”;
与人分离用“告辞”;探访别人用“访问”;
请人勿送用“留步”;麻烦别人说“打搅”;
求给便利说“借光”;请人指教说“求教”;
欢送购置叫“光顾”;良久不见说“久违”;
半途先走用“失赔”;赠予作品用“斧正”。三、亲友间礼貌称说
父母同称高堂、双亲、膝下。
父母单称家父、家严;家母、家慈。
父去世称:先父、先严、先考。
母去世称:先母、先慈、先妣。
兄弟姐妹称家兄、家弟、舍姐、舍妹。
兄弟代称昆仲、手足。
夫妻称伉俪、配偶、伴侣。
同辈去世称:亡兄、亡弟、亡妹、亡妻。
别人父母称:令尊、令堂。
虽人兄妹称:令兄、令妹。
虽人儿女称:令郎、令媛。
妻父称:丈人、岳父、泰山。
别人家庭称:府上、尊府。
本人家庭称:寒舍、舍下、草堂。
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
夫妻五方逝世称:丧偶。
老师称:恩师、夫子。
学生称:门生、受业。
学校称:寒窗。
同窗称:同学。
四、 文学体裁简介
(一)古代文学体裁集释
1.赋
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它讲究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其特色是“铺采文,体物写志”,着重于写景,借景抒怀。最早呈现于诸子散文中,叫“短赋”;以屈原为代表的“骚体”是诗向赋的过渡,叫“骚赋”;汉代正式确破了赋的体例,称为“辞赋”;魏晋以后,日益向骈文方向发展,叫做“骈赋”;唐代又由骈体转入律体叫“律赋”;宋代以散文情势写赋,称为“文赋”。著名的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
2.骈文
这种文体,来源于汉魏,造成于南北朝,风行于隋唐。其以四字六字相间定句,世称“四六文”。骈文因为姑息句式,堆砌词藻,往往影响内容表白,韩、柳倡导古文活动之后,骈文渐衰。有名的有南朝梁吴均写的《与朱元思书》。
3.原
推究根源的意思,是古代的一种论说文体。这种体裁是对某种实践、主意、政治轨制或社会风俗,从基本上考核、探讨,理论性较强。如韩愈的《原毁》、黄宗羲的《原君》。
4.辩
“辩”即辩长短,别真伪,这种文体的特点是批评一个过错论点,或辨析某些事实。如韩愈的《讳辩》、柳宗元的《桐叶封弟辩》。
5.说
古代谈论阐明一类文章的总称。它与“论”无大异,所当前来统称说理辨析之文为议论文。《文章辨体序说》:“说者,释也,说明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咱们学过的这种文体的文章有《师说》、《马说》、《少年中国说》、《捕蛇者说》、《黄生借书说》。
6.论
论是一种论文文体,按《韵术》:“论者,议也”。《昭明文选》所载:“论有两体,一曰史论,乃忠臣于传末作议论,以断其人之善恶。如《史记》后的太史公曰……。二政论,则学士大夫讨论古今时众人物或评经史之言,正其舛误”。如《六国论》、《过秦论》等。
7.奏议
古代臣属进呈帝王的奏章的统称。它包括奏、议、疏、表、对策等。《文章有体序说》:“七国以前,皆称上书,秦初改书曰奏。汉定礼议,是有四品:一曰章,以谢恩;二曰奏,以劾;三曰表,以陈情;四曰议,以执议。”
(1)疏。是分条陈说的意思。如贾谊的《论积贮疏》。
(2)表。是陈述某种看法或事件。如诸葛亮的《出师表》。
(3)对策。古代考试把问题写到策上,令加入测验的人答复叫策,考生回答的文章叫对策,如苏轼的《教战守策》。
8.序、跋
序也作“叙”或称“引”,有如本日的“引言”、“前言”。是仿单籍著述或出版意旨、编次体例和作者情形的文章。也可包括对作家作品的评论和对有关问题的研讨阐发。“序”个别写在书籍或文章前面(也有列在后面的,如《史记·太史公自序》),列于书后的称为“跋”或“后序”。这类文章,按不同的内容分辨属于解释文或议论文,说明编写目标、简介编写体例和内容的,属于说明文。对作者作品进行评论或对问题进行阐发的属于议论文。我们学过的“序言”有:《〈呐喊〉自序》、《〈乡村考察〉序言》、《〈指南录〉后序》、《伶官传序》等。
9.赠序
文体名。古代送别各以诗文相赠,集而为之序的,称为赠序。如韩愈《送石处士序》:“于是东都诸人士……遂名为歌诗六韵,遣愈为之序云。”其后但凡惜别赠言的文章,不附于诗帙也都叫赠序,内容多推许、赞成或鼓励之辞。我们学过明代文学家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
10.铭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惕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叫“铭”。刻在牌上,放在书案右边用以自警的铭文叫“座右铭”。如刘禹锡的《陋室铭》。刻在石碑上,叙述死者生平,加以颂扬追思的,叫“墓志铭”。如韩愈的《柳子厚墓志铭》。
11.祭文
在告祭死者或天地山川等神时所诵读的文章。体裁有韵文和散文两种。内容是追念逝世者生前的重要阅历,颂扬他的主要品格和事迹,寄托哀思,鼓励生者。如袁枚的《祭妹文》。
12.杂记
包含:(1)山川、景物、人事杂记。描写山川、景物和人事的,如《小石潭记》、《登泰山记》。(2)笔记文。以记事为主,它的特点是篇幅短小,长的千字左右;内容丰富,有历史掌故、遗文遗事、文艺随笔、人物短论、科学小说、文字考据、读书杂记等形形色色。《世说新语》、《梦溪笔谈》就是这种文体。
13.纪行
游记是描写旅行见闻的一种散文形式。游记的取材范畴极广,可以刻画名山大川的奇丽瑰奇,能够记载风土着土偶情的诡异阜盛,可以反映一人一家的日常生活面孔,也可以记下一国的重大事件,并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文笔轻松,描写生动,记述翔实,给人以丰富的社会常识和美的感触。游记有带议论色彩的,如《岳阳楼记》、《游褒禅山记》;有带迷信色彩的,如郦道元的《三峡》;有带抒情色彩的,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14.童话
儿童文学的一种。通过丰盛的想像、空想和夸大的伎俩来塑造人物,反映生涯,对儿童进行思维教导。童话的语言艰深、活泼、形象、情节离奇波折,富于趣味性。对天然风物往往作拟人化的描述,能适应儿童的心理、情趣,激发人们的想像,便于他们接收跟转化。选入教材的童话有:安徒生的《天子的新装》、叶圣陶的《古代好汉的石像》。
15.民间故事
大众口头创作口头流传,经由良多人一直地修正加工而形成的文学形式。民间故事的特点:故事性强,情节生动;书面语化,朴实明快;想像奇特丰富;常用夸张、比方,艺术沾染力强。内容上它来自民间,反映的多是民间生活。有的民间故事常有神话式的幻想情节,布满神奇色彩。例如:《渔夫的故事》、《牛郎织女》等。
16.寓言
是带有劝喻或讽谏性的故事。“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通常是把深入的情理寄于简略的故事之中,借此喻彼,借小喻大,借古喻今,惯于应用拟人的手段。语言简练锐利。欧洲文学中著名的寓言作品有古希腊的《伊索寓言》。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寓言盛行,《庄子》、《韩非子》等著述中有不少寓言,如《郑人买履》(《韩非子》)、《鹬蚌相争》(《战国策》)、《守株待兔》(《吕氏年龄》)。
17.传说
长期在民间传播而构成的,带有某种传奇颜色和理想成分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或天然物貌的故事。如豪杰人物传说,西湖的传说,黄鹤楼的传说。有的是以特定历史事实为基本,有的则纯属幻想虚构。人物和事件的传说,大都是颂扬、夸奖的,反映国民的幻想和欲望;做作景物的传说,则近于精美的叙事散文。
18.传奇
小说体裁之一。以其情节奇特、神奇,故名。普通用以指唐、宋人用文言写的短篇小说。如《柳毅传》、《南柯太守传》等。又由于“传奇”多为后辈的说唱和戏剧所取材,故宋元戏文,元人杂剧,明清戏曲也有称为“传奇”的。如明戏曲作家汤显祖的《还魂记》(即《牡丹亭》),清初孔尚任的传奇剧本《桃花扇》。
(二)史书体例
1.编年体
以年代为线索编排的有关历史事件,如《左传》。
2.纪传体
通过记述人物运动反应历史事件,如《史记》。
3.纪事本末体
以事件为主线,将有关专题资料集中在一起。开创于南宋的袁枢。如袁枢的《通鉴纪事本末》。
4.国别体
以国度为单位分别记叙的历史。如《战国策》。
5.通史
不间断地记叙自古及今的历史事件,如《史记》。
6.断代史
记载某一时代或某一朝代的历史,如《汉书》。
以上六种体例是按不同尺度分的,实际上统一史书按不同标准可同时纳入不同体例。如《三国志》属纪传体、国别体、断代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