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1-10-23
- 最后登录
- 2011-10-31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1142
- 精华
- 0
- 帖子
- 368
 
升级   7.1%
|
建于上世纪70年代的嵩明县委办公楼(图1)跟投资1亿多元建设的嵩阳镇第一低级中学(图2)。
朱忠元摄
云南昆明市嵩明县教育局的办公环境称得上是全县党政机关中最好的,暂借在嵩阳镇第二完整小学一个综合楼里办公的教导局,因为“沾了学校的光”,局长蔡华的办公室要比县委书记、县长的办公室大两倍。
距昆明市区50多公里的嵩明县,是昆明市下辖的八县之一。在嵩明县,记者有两个“没想到”——
一个“没想到”是,县委、县政府至今还在上个世纪70年代建的老屋子里办公,书记、县长的办公室都是“蜗居”,只有进去3个人就转不外身来;另一个“没想到”是,从2007年以来,全县财政收入大部门投入教育,迄今已建成44所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学校,有的学校的环境甚至超过了大学,即便县里最偏僻的农村学校,其教学前提也和城里一样。
办公楼40年从未改扩建,八九任县委书记在此办公
靠GPS导航,记者才找到坐落在县城最老的东街上的嵩明县委和县政府大院。这条街上商铺林破,县委、县政府的大门“吞没”在花花绿绿的招牌中,看上去有些“寒碜”。
县委“大院”的“主体建造”是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小楼。记者看到,这两栋小楼都是水磨石外墙,各种电线袒露在外,横七竖八。楼道陈腐逼仄,随意推开一间办公室的门,10多平方米的空间里拼了四五张办公桌,假如有人来访,连坐的处所都不。
记者更惊讶的是,县委书记的办公室居然在两栋楼中一栋绝对更陈旧、更小的一般老式居民楼中。县委宣扬部副部长花开明说,近40年来,至少八九任县委书记在此办公,除了一些小修小补之外,办公楼从未进行过大的改扩建。
离这两栋楼不远的地方是县委的泊车场和一栋六层高的楼房,曾经是嵩阳镇第一初级中学的操场和教学楼。两年前,县里为嵩阳一中盖了新楼。学校搬走后,县委对已成危房的教学楼进行了加固,让部分职能部门搬进去办公,略微“改善”了一下县委的办公环境。
和县委一样,记者看到,县政府也“体面”不到哪里去。在政府大院,汽车掉个头都要胆大妄为,否则就要被刮蹭。四层高的政府“大楼”没有一个卫生间,想要“便利”,只能穿过院子去一个老式公厕。分管教育的副县长姚晓怡的办公室被隔成了里外两间,里间办公,外间待客。里间一个不大的桌子盘踞了大部分空间,进去两个人就显得拥挤不堪;外间招待室里两对沙发相对摆放,客人一坐下,膝盖就抵住了旁边的茶多少。
在县委、县政府,记者遇到的每一个人都说:“我们的办公条件不好,我们的钱都投入到教育里去了。”
这个才刚解脱“吃饭财政”的贫苦县,“钱袋子”还没有“鼓”起来,就干了一件“大事”:从2007年开端,筹资近8亿元,新建了44所乡村尺度化学校,成为全昆明市独一一个让全县中小学都领有一流教学环境的区县,真正从硬件上实现了城乡教育平衡发展。
像抓经济一样抓教学
那个将危房“留”作县委办公用的嵩阳镇第一初级中学,现在面孔大变,比一些大学还要派头。这所总投资1亿多元的学校,占地面积183亩,比本来大了6倍。
嵩阳一中的新校舍设计迷信,所有大楼都可抗8级地震,校园广阔大气,分为教学区、生活区和活动区。教学区有艺术楼、试验楼和实验附楼、5间多媒体教室和3间盘算机教室;运动区有1个标准足球场、9个室外篮球场和全县唯一的室内综合性体育场。校园里还装置了130多个摄像头,整套监控体系24小时运行,为师生保险供给保障。
离嵩阳一中不远处,是嵩阳镇第二完全小学。校长先莉虹把学校标准化建设前后的变更形容为“天翻地覆”。与从前狭窄阴暗、设备设施缺乏的学校比拟,去年竣工的新学校占地73亩,功效齐全,有了她“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实验室、计算机室、教师集体备课室,以及投资四五万元的心理征询室、沙盘游戏室和学具练习室,使学校100多名寄宿制学生特殊是农村留守儿童感触到家的暖和。
据悉,即使是在嵩明县最偏远的、只有540名学生的牛栏江镇花箐小学,县里也投入700多万元,让学校占有了一流的校舍和教学装备。迄今,全县七成农村学校有了和城里一样宽阔、美丽、安全的校园环境。
“教育波及千家万户,一个接收过教育的孩子将会为家庭提供最大的支持,教育才是最大的民生。”嵩明县教育局局长蔡华告知记者,县委、县政府大手笔投入教育,使教育部分压力日增。“优质的校舍要配得上优质的教育质量,要像抓经济工作一样抓教学工作,才对得起这份器重。”他说。
为此,县教育局出台了“三年优质工程”、“课堂之星大比武”等一系列措施和运动推进教学发展,对全县老师进行差异化星级管理,高薪鼓励年青有为的先生怀才不遇。此外,县教育局还组织全县183名中小学校长赴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学习,进步校长治理程度。
一系列办法使嵩明县教养品质大幅晋升,今年全县的中考成绩位居昆明市前列,高考上线率由50%升为70%,并且文科成绩名列全市第一、理科成就名列全市第三,重点院校上耳目数也由去年的81人增添至139人。
“如果只考虑眼前,就不是科学发展观”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嵩明县始终都有重教育的传统。当地传播着一段佳话:多年前,小街镇得到了一笔烤烟出产的嘉奖,镇政府没有用这笔钱改善政府工作条件,没有买车,而是盖了3所学校,让学生有了平安的校舍。
因为农村寄宿生每月生涯补贴费只有75元,伙食难有保障,县里一些农村中小学把校园内的闲暇天时用起来,让学生们勤工俭学,本人种菜。一些学校所在村委会还把村里的群体用地拿出一局部给学校,支撑学生自力更生,改良伙食。
从今年起,嵩明县又为每个住校生每月增长25元补助,让学生天天吃顿肉。县财政将为此每年多投入150万元。
据悉,2010年,嵩明县个别估算性收入4.5亿元,其中投入教育1.8亿元。2011年打算投入教育2.3亿元。
“2008年,县里的财政收入才两个多亿,我们就拿出一半的财政收入来投入教育。有良多人不懂得,说县委、县政府还在危房或老楼里办公呢。但咱们以为,做事如果只斟酌面前,就不是科学发展观,就不是好引导、好班子。”嵩明县县委书记王春燕说,“‘农村最好的房子是学校’这句话喊了多少年,但真正做到的地方有多少?如果不为老百姓着想,我们盖个大楼让自己办公就是了,何必还要负债盖学校?我们为什么落后,就是很多老庶民没有接受过教育,没有技巧。如果只是工业发展了,而最后干部却就不了业,还谈什么民生?!”
王春燕说,城乡兼顾就要舍得在教育上花钱,而不是简略地刷房子、搞硬化。要为农村的未来投资,年轻一代有了良好的教育,就有了竞争力,大众就会致富。
“有些事件当初做看起来吃亏,发展慢了,数字不难看了,但从久远看却是大手笔。”王春燕说,事实上,为将来投资也不是“无服务动”,政府建好学校不可能是“负债经营”的。2008年嵩明县财政收入仅两个亿,2010年就到达4.5亿元。嵩明的发展不仅没有落伍,反而红红火火;教育推动了发展,发展又反哺了教育。
本报昆明10月21日电
(义务编纂:郝保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