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1-10-23
- 最后登录
- 2011-10-31
- 阅读权限
- 70
- 积分
- 1149
- 精华
- 0
- 帖子
- 374
 
升级   7.45%
|
日本环境省日前指出,福岛第一核电站发惹事故后,该国全年遭遇辐射量达1毫希沃特以上、须要肃清放射性物质的地区为1.16万平方公里,约占领土面积的3%。
IRSN说:“这是目前观测到的最大的一次人为的放射性核物资污染海洋环境事件。”
3月11日,日本东部地域产生震惊世界的9级强烈大地震,至今已造成超过2万人逝世亡和失落。强震和随之引发的海啸造成福岛核电站严峻受损,发生核泄漏事故,数十万人被迫分散。
铯的半衰期为30年。环境中铯-137进入人体后易被接收,能平均散布于全身。进入体内的放射性铯重要滞留在全身软组织中,尤其是肌肉中,在骨和脂肪中浓度较低;较大批放射性铯摄入体内后可引起急、慢性伤害。
目前,国际核事故按严峻水平分为零至7级。4月12日,日本政府发布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放射物质泄漏依国际尺度上调至事故最高级级7级。这使日本核泄漏事故等级与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等级雷同。
中新网10月28日电综合报道,法国核辐射防护与核保险研讨院(IRSN)27日称,因日本福岛核事变向太平洋泄露的喷射性元素铯总量到达27.1千兆贝克,酿成了迄今为止最重大的一次海洋污染。
(义务编纂:江晓白)
1986年的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造成30人当场死亡,8吨多强辐射物泄漏,6万多平方公里土地受到污染,320多万人受到核辐射损害,是人类和平应用核能史上最大一次灾害。事后,国际原子能机构制订“国际核事件分级表”,并把切尔诺贝利事故“追定”为7级。
但该机构还称,与之前猜测的一样,泄漏到海洋中的铯137浓度已经被洋流稀释,除了近岸物种,不会对海洋物种形成显明要挟。
但同样由于大地震跟海啸泄漏至海洋的放射性元素碘131的半衰期只有8天,它对海洋的污染“敏捷减少”。
IRSN还说,大陆中的深海鱼类、位于食品链顶真个鱼类、软体动物类等海洋生物是对铯传染“最敏感的物种”。
IRSN说,从今年3月21日至7月中旬,福岛核电站共向太平洋排放了27.1千兆贝克铯137,其中总量的82%是在4月8日前排入大海,因为当时为了给受损的核反应堆降温,日本当局采取了最原始也是最后的措施:注入海水来为反响堆降温。
与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明显不同的是,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反映堆有15厘米厚的不锈钢护罩维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