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1-10-23
- 最后登录
- 2011-10-31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791
- 精华
- 0
- 帖子
- 253

升级   58.2%
|
在中国,GDP之所以连年增加,一方面确切与市场经济解放了劳能源有关;但另一方面,也与地方政府作为竞争主体,参加“托拉斯”式PK的特别经济模式有关。这种政府主导的经济模式,直接源于地方利益、“一把手”利益的存在。而一个地域GDP是否高涨,政绩工程是否到位,也成为地方“一把手”是否升迁的重要根据。原来,政府应该均衡公正。但长期浸淫在GDP政绩观中,地方政府也不免公司化。“要想富,先修路,要想强,先拆房”,重大项目标建设,无疑是地方政府敏捷取得GDP的捷径。而如何在本人任期内尽快拓进重大名目,免得让下一任坐收渔翁之利,也应当是各地方“一把手”常打的小算盘。
所以,一些地方政府,情愿冒着被越级上访一票否决的危险,也要应用信访制度解决问题,偏偏与地方利益、主座升迁有关。能够说,在不废除唯GDP的官员人事任免机制,畸形的信访制度就不可能被彻底摈弃。赵岩
对信访制度,其纠结的“身份”足以证实该制度存在基本缺点:作为一种社会接济制度,它早已越俎代庖,将本应属于司法审讯的案件“据为己有”;与此同时,该制度还有另一重身份,即它是一种考察机制越级上访一票否决,就是“上级政府开门接访,下级政府半路截访”怪象的祸首罪魁。
(义务编纂:张永福)
有人认为,信访轨制固然饱受诟病,却始终难以废止的本源在于“象征意思”。亦即,在法官职业化刚起步,最高法院位置无奈不可能登峰造极时,作为替换物,信访制度成为公平标杆,正义灯塔这当然是国度层面无法撤消信访的原因。但笔者以为,在处所层面,基层政府跟官员,对信访制度存在好处需要,亦是起因之一,甚至所占权重更大。
全国人大常委会近日审议最高法对于增强基层法院建设增进公正司法工作情形的讲演,有委员倡议,应尊敬法律威望,开启民告官的畸形渠道,逐渐取消信访制度。
此时,碰到纠纷诉诸法院,对于心急如焚的地方政府太没效力。一个征地弥补的官司,双方律师相互举证,打个一年半载,工程耽误不说,地方的GDP都难以凑数;与此同时,绝对于信访而言,地方政府无论做被告仍是做被告,在情势上它都无法既做裁判员,又做运发动。这也是为什么,近些年波及拆迁补偿问题,地方式院不予破案的原因。
作为地方和“一把手”利益的主要抓手,信访制度这时显得十分必要。相对法院,信访办只是地方党委的一个部分,更易被地方权势所把持。虽然在详细案件中,经由信访调停,抵偿比法院可能更多,但信访制度势必是速度最快的。可以设想,在信访办的会谈桌上,一方是不惜重金相安无事的地方政府,另一方则是存在利益诉求的大众,双方不恰是一拍即合?这大略就是为什么信访办比法院更具“优胜性”的原因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