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1-10-23
- 最后登录
- 2011-10-31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389
- 精华
- 0
- 帖子
- 120
 
升级   63%
|
相关的主题文章:
做着心境高兴
假如它成长
从这里起航】
有些货色
肉基础已熟
考研与工作的两难选择
一 考研一族
保研的人过着猪一样的生活,工作的人过着狗一样的生涯,考研的人过着狗彘不若的生活。这是很经典的一句研讨生的实在写照。
可是良多人情愿挑选猪狗不如的生活。这是一种回避,也是一种无奈。本科生一抓一大把,出去找工作不半点上风,或是自己所学的专业并不幻想,那样则更是雪上加霜。同时也想在学校里多呆几年,防止早踏入缭乱的社会。考研,是最理想也最堂而皇之的选择。
据我校治理系一个考上硕士的同窗说,他整整一年简直与外界隔断了,凌晨六点起床,晚上11点回宿舍,还常常通宵,没有交际,没有女朋友……
还据说过某位师兄的传奇,考研时代曾经三天三夜没出过自习教室……
高校本科扩招了,研究生也在扩招,说是机遇多了,实在竞争更加剧烈了。高考被说成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而考研已经成了第二次高考,而且局势更严格,面临的艰苦更大。由于高考时有家长在身边,有老师给你题做,他们的压力甚至比你还大,所有只有按模式来就能够了。而考研,须要个人意志与抉择施展到极限――你要自己决议考什么,并且自己监视自己去做。人生能有几回真正本人的取舍呢?
二 找工作的人
“那些毕业生大清早骑自行车出来,穿梭了半个城市,到了人才市场,早饭也不吃一下,便来到柜台前面占卜他们的运气。‘重点本科1500,一般本科1200,专科的不要。’应聘台的小姐有气无力地说。‘什么?’大学生友人几乎不敢信任自己的耳朵。‘咱们还是不要工作了,回去呆在家里吧。’从简略的心里喷出了这样愤激的话。‘你认为你们不工作就没人来了么?苏北、西北的院校有分来好多少批大学生,还有大批的硕士、博士、海归,那些高薪的position是为他们留着的。’……”(网络上的《多收了三五斗》之《大学生就业版》)
去过几次人才交换市场就晓得,这并不夸大。挨挨挤挤的人群,穿着笔直的男生,精心化过妆的女生……一切只为了饭碗。学历(这是基础的)、性别(客观存在而又无奈转变的)、面貌(眉毛是一种信奉)、工作经验(对刚毕业的人这种要求太刻薄)、户口(在济南这方面要求比北京上海少一些)各方面都存在轻视。“我们只要男生”,“我们只要北京户口的”,“没有工作经验的我们不要”……理直气壮地提这些请求。有某高校大学生无奈地喊:“我没有工作教训,一年不要工资,进步来行不行?”
“这年头活着不易”,早年徐志摩就有这样的诗作。考研,仍是工作,这个命题的难度不亚于哈姆雷特那个“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的难度。
人生的途径只能由自己选择。像王小波说的,年青的时候最苦楚的事件是决定自己毕生要做什么。为了来日轻易一些,在能刻苦的时候还是尽量多做一些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