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1-10-23
- 最后登录
- 2011-10-31
- 阅读权限
- 50
- 积分
- 648
- 精华
- 0
- 帖子
- 197

升级   29.6%
|
相关的主题文章:
趁热撒上少许白酒
男人必看:女人。。。
是十分棒的一首慢歌
搞架摸尼巴子斗散法­
1963 4.00
三、西方广目天王;四、北方多闻天王。前面两个是我们修学的目的,我们要负责尽职、要日新又新。那要怎么才能做到呢?这两位天王教给我们--要多看、多听,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智慧从这儿来的呀!要读书,要读诵佛经;要到处去看、去考核,像现在说观光、考察。"光"是什么呢?光是那个处所的风气人情,那个地方的生活习惯。我们去看看都懂得了,人家的优点,我们学习;人家的缺点,检查我们有没有。我们能够采人之长,舍人之短,来建设我们的国家,建设我们的社会,这样岂不是这个世界上最美妙的国家,最美好的社会了吗!这个不是凭空在想像的,是要叫你多方去考察、去学习。可见佛教给我们确实是非常踏实,毫不是空口说;教我们多看、多听,增长自己的学识,增长自己的见识。
那么广目天王右手拿的是一条龙,或者有的时候造像造的是蛇。龙跟蛇代表什么呢?代表变化莫测。这是讲人心、社会、世界,异常无比庞杂,经常在变更,你有智慧才能把持得住,才能控制局面,才能熟能生巧,它表这个意思。
修定,就是通过念佛,或诵经,或持咒,或静坐,或参禅等方式,培育一种安宁、清净、祥和、稳静的心态;荣辱毁誉,泰然处之;得失随缘,不骄不馁;遇事不慌,二心不乱;不慌不忙,体动心静。心静,则慧生,故能适当解决人生之种种疑难、迷惑与烦恼,走出低谷,走出窘境,离苦得乐。所谓大将风采,指挥若定。因此,这种心态,有益于现代人生,是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所必须。因此,要修戒、定、慧。
二、不偷盗而义利节用--偷谓欺骗潜窃,盗谓强劫豪夺。不偷盗强夺人家的财物,叫做不偷盗。因为一切事物,主权转移,必依正义,不与取而取,非分取而取,无功而取,都是偷盗的行为。能资生活而遂愿望叫做"利",致利于合宜叫做"义"。知利己而须利人,利人即利己,自利利他,叫做"义利"。人人行义利,节省日用,奉养父母,保持家庭生活,乐其天伦,与朋友金钱往来而能守慎,则无偷盗之事产生,社会既可安定,个人与家庭也能得到幸福。
三、不邪淫而贞良守礼--即正式联合之夫妻外,不得行淫。若非己妻,苟合淫欲,即名邪淫。能端正男女间之欲情,叫做不邪淫,也就是贞良守礼。亦即组织家庭之后,夫妇须相敬如宾,不有其余淫乱行为,便能和气相处,成为美满家庭。
五、普贤菩萨:利用、实际
普贤菩萨代表实践,把孝顺、慈悲、智慧,应用、落着实日常生活当中。我们穿衣吃饭、学习工作、待人接物,能够把孝敬、慈悲、智慧,运用、落真实 未审其中,这叫做普贤菩萨。拜菩萨,就是学习知行合一、解行相应。
一、不杀生而慈心于仁--杀是杀害,生是生命,不杀害众生之性命,名为不杀生。即对一切众生,应厚此薄彼,勿残杀加害。因为佛教主意佛性平等,倡导慈悲救世,故释尊以同等慈悲教义,为被杀害的众生呼援,唆使众生皆有佛性,故不能杀。而孟子也曾说:"闻其声,不忍食其肉。"他不言佛性,也是出于仁爱,而怜悯被杀害的众生。由此看来,能慈心于仁,无杀害生灵,生命界则可尽其自然,争斗冤仇的事,便可歼灭,天下岂不太平?
北方多闻天王,他手上拿的是伞盖。伞代表什么呢?伞是遮蔽,就是今天咱们所讲的环保,遮盖灰尘,既要多看、多听,又要掩护自己身心的喧扰,不被引诱,不受传染。所以你要是真正明了,真正懂得,一进天王殿看到这些泥像,就给你上了一课。这一课真正护持你自己身心的健康,护持你个人的幸福、家庭的圆满、社会的协调、国度的强盛、世界的跟平,这统统都护持了,一点都不假。诸位必定要知道它表法--教养的意趣。这是艺术的教导。
这是我们修学佛法的四个大科目--孝顺、慈悲、智慧、实践。诸位想想,佛教里哪来的科学?真恰是叫我们破迷开悟啊!而后才能离苦得乐。
苦从哪里来的?
从迷来的。
乐从哪里来的?
从悟来的。
觉醒就乐了,就是宇宙人生的本相,我统统明白,统统明了,做作就快乐了。你能够把握这个事实,你可以自由地应用这个现实,安排这个现实,而不是被环境所安排。被环境支配,这个人很疼痛啊!自己有才能支配环境,支配自己生活,样样作得了主宰,他怎么可怜福,怎么不快乐呢?要害就在迷、悟啊!这些菩萨代表修学的纲要,都是叫我们真正地意识佛法,落切实生涯中,使我们真正受益。
八、不悭贪而慈心舍施--自己的财物不肯施人,叫做"悭",他人的财物,但欲归我,叫做"贪"。悭贪的人寻求财、色、名、食、睡五欲,莫知所止,便会造出种种罪业,故要阔别悭贪,不悭吝自己的财物,也不贪求别人的财物,把营生得宜的钱财,用以赡养父母,教育子女,家庭用度外,对贫病伶丁者,能给与同情慈济,或捐助社会福利事业,等于慈心舍施,经云:"能舍施者,可得富贵。"但不可有贪,佛陀说"贪多业亦多,取少业亦少,万般苦恼事,除贪一时了。"人生因贪而受苦,因贪而守法乱纪,迫害他人社会,佛教乃劝人慈心舍施,以对治悭贪。
罗汉是佛陀的学生,听闻佛陀的教育,用功修行,解脱了烦恼和痛苦。我们拜罗汉、数罗汉,就要学罗汉,听闻佛法,修改过错的思维、语言、行动,从而离苦得乐,身心清净,生活幸福。
四、不妄言而诚实无欺--以术愚人,以言诈人,喜说假话,是说不是,不是说是,叫做妄语。不妄语就是谈话老实,不说虚假诳骗的话。如能远离妄语,便能做到诚实不欺,则父母、兄弟、支属、友人,以及人事的接触,彼此都能相互信赖,实为得乐之道。
三、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
观音菩萨表现大慈大悲,慈是使他人快活,悲是辅助他人摆脱烦恼和苦楚。慈悲一切、恻隐所有、救护一切众生,就是大慈大悲。拜菩萨,就是以菩萨为模范,长养自己的慈悲心,好处他人,造福社会。因为,害人就是害己,助人就是助己,利人天然有利自己,爱惜他人,才是真爱自己。
二、地藏菩萨:孝敬、恭顺
地藏菩萨所表示的是孝亲尊师,所以一部《地藏经》就是佛门的《孝经》,我们从这个地方学起。无论哪一个宗派,哪一个法门,都是从孝亲尊师做起。然后把孝亲尊师扩展,能够孝顺、恭敬一切众生,这就是拜菩萨了。
为什么拜佛?
九、不嗔恚而慈忍积福--嗔恚即遇事不顺,埋恨于心,发怒于形。甚至性格暴发,可导致杀戮灾害。常人说:"火烧功德林",这话是说一个人无论做多少善事,嗔恚之火一发,息怒于人,甚至动武打斗,发生种种不幸,因此曾做过的善事功德,便被它烧得净光。故要以慈悲容忍对治嗔恚,即所谓"忍字上面一把刀,为人不忍祸自招,能忍得住片时刀,过后方知忍为高。"故要勤修慈悲忍辱美德,以远离嗔恚过患,是名不嗔恚,即可成绩自利利他大事业。
为什么烧香?
为什么拜罗汉?
为什么拜四大天王?
七、不绮语而言说有礼--所谓绮语,即甜言蜜语,轻佻无礼,说不正经的话,导人生诸杂念,或出言戏弄,胡乱启齿,认为取乐,都叫做绮语。说此绮语者,不惟无益自己,且能加害他人,业报所在,逝世堕恶道,生而为人,永遭轻贱。故要说合于礼节,不乖违真实的正经话,便叫做不绮语。如能远离绮语,则心正言顺,彬彬有礼,肃穆威仪,也必为人敬佩。
十、不愚痴而多闻增智--愚痴是无明,迷昧,不智慧,对事理无所明了,不能分辨长短,不信因果法令,执拗邪见,无正见正信,胡作乱为。如能接收佛陀教育,促进智慧,便可导入正见,做个事理清楚的善人。佛经说,修般若慧以对治愚痴,使令远离邪见,是名不愚痴。
一、东方持国天王。"持"是坚持;"国"是国家。持国里面最主要的含意就是"负责尽分"。我们修身、齐家,也就是对自己、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负责;自己是什么身分,就累赘起什么样的职责。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对自己的工作尽心努力,每一个人在他自己岗位上都能效忠职守,负责尽职,这才能护持国家,他表示的、教我们的是这个意思。持国天王手上拿的是琵琶(乐器),它也是表示佛法的。代表什么呢?负责渎职要做得恰到好处,不能超过,也不能不迭,这就是不偏不倚。儒家讲中庸,佛家讲中道。就像弦一样,你要是太紧了,它就会断掉;太松了,就弹不响了,一定要调得恰到好处,这就是说,我们对人、对事、对物都要守分寸,都要做得恰到好处,它是这个意思啊!
二、南方增长天王。"增长"用古代的话来说就是求进步;与时俱进,逆水行舟。儒家教学说日日新,日新又新,永远在求进步;佛法讲精进,岂但要进步,还要精纯,提高当中要守住精纯,这是佛教给我们的。所以佛法永远站在时期的前端,那你不求进步怎么行,全部社会都在进步,你落在后面,会被淘汰掉的。所以德行上要先进,智慧要增长,技巧要进步,才艺也要进步,乃至于我们生活品德也要每天往上晋升,这才是佛法。佛法讲苦行,那是在求学的阶段。因为佛所讲的是教我们离苦得乐,不要搞错了,我们离乐去刻苦,这在佛法里找不到。所以苦行是在修学的阶段,好像我们在学校读书,求学的阶段要苦,踏进社会我们造福人群,这个时候是离苦得乐;不但自己离苦得乐,帮助整个社会,赞助一切民众离苦得乐,是这么一个意思,不能搞错。苦行是一个阶段,不是永恒的,这个一定要晓得。
增加天王手上拿的是宝剑,这个剑也是表示佛法的,代表智慧之剑,能断烦恼。烦恼像丝、像乱麻一样,所以一刀两断,唯有智慧才可能把所有的烦杂事件,统统都解决掉,它表这个意思。
五、不两舌而无争是非--不两舌即是不挑拨离间,不离间他人感情。众人不修口业,常有两舌之患:所谓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两舌灾祸,可导致无风生浪,是非烦恼,捣乱身心,甚至动武伤人,实为杀人不眨眼之祸首。苟能远离两舌,说正派话,岂有是非之争端?
佛是佛陀的简称,意为觉悟的人,大慈大悲的人,大福德、大智慧的人,拜佛就是以佛为导师,学佛的为人处世,积德修福,做一个慈悲与智慧的人,一个身心清净、健康的人,一个快乐无忧的人,一个有益于社会、国家、众生的人,一个无我利他的至善之人。因为,佛教就是佛陀的教育,就是做人的教育。胜利的人生,就是做人的成功。
那么该怎样拜佛呢?症结是至诚恭敬。印光大师吩咐我们:"欲得佛法真实利益,须向恭敬中求;有一分恭敬,即消一分罪业,增一分福慧;有非常恭敬,即消十分罪业,增十分福慧。"
一、弥勒菩萨:容纳、欢乐
我们一进天王殿,第一个见到的,就是合法中供奉的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塑造的是布袋和尚的形象;他代表什么意思呢?布袋和尚肚皮很大,满面笑脸,他所代表的意思就是什么资历才可以入佛门:第一要有肚量,要能包容;第二要慈悲,要以欢喜心接待一切众生。所以弥勒菩萨代表的是--生平等心,呈喜悦相。我们以清净平等的心看待一切众生,以满面笑颜招待一切大众,这才是入佛门必备的前提。所以他是教学,而不能够把他当作神明来祭奠,那就毛病了,你一定要懂得其真正的含意。你明了之后,才会对于佛家教育信服到嗤之以鼻,不能不称颂,这真是具足了大智慧,圆满的设施。明了他对我们的教育意义,这就是拜菩萨了。
走进佛寺大门,你看的第一个建造物,叫天王殿。天王殿里面供奉的是四大天王、弥勒菩萨;四大天王是护法,维护这个道场的。你理解其真正的意思吗?
为什么敲钟
四、文殊菩萨:智慧、善巧
文殊师利菩萨,代表的是大智慧,美满的智慧,相对不是困惑倒置,感情用事。空门常说:"慈善为本,便利为门";然而又说:"慈悲多祸害,方便出下贱",这个话对比起来看似乎十分抵触!实在它有情理的,由于,慈悲、方便要建破在理智的基础上,要树立在智慧的基本上,不能感情用事,不能宠爱。感情用事,不思成果,那就是祸患。假如是以智慧为基础,慈悲、方便才干恰到利益,能力善巧,才能自利利他,那是实在的功德。因而,拜菩萨,就是学习开发本人的智慧,为人处世,善巧方便,切当合适。
佛门、佛事,钟用于祈寿、感召、超度众生。在一口佛钟上铸有这样的铭文:"钟声闻,懊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炕,愿成佛,度众生。"
佛寺的钟多是晨暮各敲一次,每次紧敲18下,慢敲18下,不紧不慢再敲18下,如此重复两遍,共108下。为何要定为108下?一说是一年有12月、24节气、72候(五天为一候),合为108,象征一年循环,山高水长。另一说是,人有108种烦恼,钟鸣108响,以尽除世间烦恼。
钟声深沉、响亮、绵长,才能震动人心。形大体重的钟基频低,储能大,使钟声深厚绵长。用参加锡的青铜制钟比黄铜和铁制钟声音青脆。钟的下部和钟唇加厚外张,使声音向外辐射能力强,就会使钟声洪亮。所以,大凡存在沾染力的佛事钟的钟声,都是由形大体重、钟唇厚而外张的青铜钟发出的。
敲钟时,可别忘了耳闻心诵:"钟声闻,烦恼轻,智慧长,菩提生,离地狱,出火炕,愿成佛,度众生。" 如斯发心,福慧双修,功德无穷。
"香"代表戒、定真香,烧香就是提示我们,要修学戒、定,从而开显智慧。由戒生定,由定生慧。
修学戒律,就是要遵纪遵法,修十善业。十善业包含:一、不杀生,二、不偷窃,三、不邪淫,四、不恶口,五、不两舌,六、不妄语,七、不绮语,八、不贪,九、不嗔,十、不痴。或称十善业道。当初将十善业略述于下:
为什么拜菩萨?
印光巨匠说:"?心一起,于人无益,于己有损;轻亦情意烦燥,重则肝目受伤。须令心中常有一团太和元气,则疾病毁灭,福寿增崇矣。"《(正)对治?恚等义》
六、不恶口而出言慈和--不恶口即是不说粗恶毁辱他人的话,及不咒诅他人的狠毒言语。凡人多患恶口骂人,且伤人父母祖宗三代,是为大恶口。经云:"犯恶口者,当受畜水果报。"故不恶口而出言慈和,可积德成善,为人爱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