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1-10-23
- 最后登录
- 2011-10-31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446
- 精华
- 0
- 帖子
- 143
 
升级   82%
|
相关的主题文章:
这位朝鲜妇女在洗衣服
看完了?忘?告?朋挚友
我信任我的空间将是唯一无二的
21一起去看片子
而且我匆匆发明四周越来越多的友人都开明了QQ空间
古人所说的三不朽:
立德(道德成功)――需要治心修身
立功(事业胜利》――需要时事机会
立言(学识成功)――需要天赋才干
立德者或者没有机遇或者禀赋,难于立功立言。
立功者能够立德,却难于立言。
立言者也可以立德,却难于立功。
毛泽东说,曾国藩是到达儒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至高境界之完人。
曾国藩走的是先立德,后立功,立言的门路,即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治于内而成于外。我认为他的成功来自于对心坎严厉的修炼,这是一种压制式的自省。
从传统的意义上讲“立德立功立言”的概念,主要是说人对社会的影响,并以此作为人生的价值取向。且不管其中蕴涵着的封建思想的糟粕,仅就字面的艰深含意来看,立德就是做圣人,做好事,做一个社会认可的“辉煌榜样”,用现代语言就是做一个只有长处没有毛病的“雷锋”。立功就是做好汉,做征战四方屡建奇功的大将军,或是安民有道明镜高悬的大清官,再或是拯民于水火的救世主,反正在当世要有功德无穷的口碑,对后代要有功业千秋的记录。立言就是做文章,著书立说,而且这个文章是传世之作。从情理上说要濒临相对真理,从文采上看要万世流芳。这“三立”的尺度不能不说是极高的,但正因为其高,才使得历史上一代代士子们将此作为人生幻想而斗争毕生。“三立”的概念看起来是人对社会的影响,但在封建轨制的社会框架中,人并没有真正的独立性,人们所有的思想行为都吞没在封建社会的附着关系上,所以无论是立德立功还是立言都在为当时的封建统治服务。所谓“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就是极贴切的解释。当然,在“立德立功立言”的理念下,确也培育出不少有德有才的人,成绩了一些历史名人,对当时的社会安宁和社会先进起到必定的作用,但封建统治者在“立德立功立言”上所取得的利益却是太多了。
跟着社会的提高,观点的更新,“立德立功立言”作为古代人为人处世的基础理念还有没有意思呢?我想仍是有的,不外其内涵却产生了基本的变更。过去人的性命是为了某一帝王或某一朝代而存在,启齿闭口为了“我大唐基业”“我大清山河”云云,将人们的社会活动紧紧地约束在封建王朝的枷锁之中。所有的德、功、言必需在封建思维容许的范畴内,稍有超越必斧钺相加斩尽杀绝。现在的人们天经地义的要摒弃那些过期的以及貌似进步实在陈旧的观念,在社会运动中保持以人为本,自行断定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并决议本人的作为,走一条全新的“立德立功立言”之路。
从前的“破德”重要讲的是私德,个人涵养多年,一遇外部社会的冲击,霎时即可分崩离析。当初要讲的首先应是公德。人与社会的关联、人与人的关系是同等的,这种秩序跟标准须要人们自发去保护,这甚至包含遵照交通规矩,不随地吐痰,对所来往的人讲诚信,杀人如麻等等。很难设想一个没有社会公德的人会有很好的操行。这时候的立德,是社会的要求,也是时期的请求,任何人都是不可躲避的。真正无限的力气是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而不是模范,所以不必要召唤圣人或“雷锋”呈现,每人自觉或不自觉的“立德”,就将构成真正文化的社会环境,这比起塑造一些头上有光环的道德巨匠供人们去瞻仰实际得多。
当“立功”不再为某个朝廷所驱使的时候,这个词会因其平民化而显得郁郁葱葱。什么是“功”?现在可说明为每个人所从事的事业。一个企业家办好他的工厂,一个迷信家获得科研的冲破,一个工程师完成了某个名目,一个农夫在自己的地步里失掉丰产……等等,都和军人取得了战斗的成功一样,立下了功业。在人们实现自己的事业的进程中,确立了自己在社会上的地位和价值,也增进了社会的发展,从而对将来充斥信念。“立功”素来就不是只有大人物能力做的事,而是布衣庶民对社会的奉献。问题只是在于,做成的每一件事,不仅要利在当代,更要功在千秋,这个“功”刚才立得起来。
“立言”在历史上是最具危险的事,从当年司马迁因说直话而受到宫刑,到明清的文字狱使无数小常识分子丢掉头颅,直至前多少十年文明被“革命”,死气沉沉究可哀,使人们感到立德易立功易而立言最难。其实,立言的实质并没有什么玄妙,无非就是坚持真谛,发明真理,给这个世界留下人类的精神财富,而这却不是修身养性或是只有勇气就可以办到的。在进入二十一世纪的今天,立言依然是一项艰难的义务,由于要总结历史,要研讨事实,要猜测未来,还要敢于说真话。而历史是错综复杂的,现实是盘根错节的,谁能洞若观火?!可能“立言”的人,中国还是有一些的,但究竟未几,象鲁迅那样的人算是吧。
人生在世,要活得有意义,主观上离不开“立德立功立言”的欲望,客观上也就是给这个世界留下了什么,是物资财富抑或是精力财产。那么怎么去做,取决于每个人自己对世界的意识。不论人们承认不否认,“立德立功立言”一说还真如古人所论,“虽久不废”,始终是左右人们行动的一种思惟规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