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时间
- 2011-11-4
- 最后登录
- 2012-7-10
- 阅读权限
- 90
- 积分
- 51475
- 精华
- 1
- 帖子
- 2284
升级   0%
|
摘要:奥斯卡颁奖礼的开幕歌词把马丁·斯科塞斯调侃得非常精确,《雨果》明明是他的电影,却没有血腥没有枪杀没有炸弹,非常不像他的电影。老马丁哈哈大笑,美式滑稽的精髓是———被嘲与自嘲,缺一不可。
□目迷耽美
●马家辉专栏
奥斯卡颁奖礼的揭幕歌词把马丁·斯科塞斯调侃得十分正确,《雨果》明明是他的电影,却没有血腥不枪杀没有炸弹,无比不像他的电影。老马丁哈哈大笑,美式风趣的精华是———被嘲与自嘲,缺一不可。
但《雨果》最后输给《艺术家》,老马丁不知道还笑得出否?
应当能够吧,我猜,至少由于《艺术家》片是向电影史致敬之作,新疆地震,怀念黑白年代的黄金盛世,老马丁恰是片子血脉的要害支流,回看先辈前尘,他也应看得笑中有泪。
《雨果》自身亦是回溯之作,经过少年人的历险找回老导演的尊严,新旧串联,世代交替,电影幻术无休无止,只有一天仍有人拍戏,只要一天仍有人看戏,老马丁晓得,犹如电影里的老导演,他确定不会被人遗忘。所以《雨果》是对电影历史的致敬文告,更是老马丁的自我宣言。
两部电影,我都是喜欢的。爱好《艺术家》片女主角在嘴角涂上的那颗小小的黑痣,如星如月,撩拨你的窥探愿望。但更喜欢《雨果》中小演员躲在钟楼里往外窥测的那双晶莹眼睛,那既是少年的眼睛,亦是时间的眼睛,远远地,高高地,悄悄地,鸟瞰世间,好像暗示喜怒哀乐在拉长了的时间宽度里其实各有来由、各有地位、各有终局。别急别忙,是你的,女版药家鑫事件,总会归来,时光不必定公正,但通常公平,不会对你亏欠不还。老去的马丁·斯科塞斯,不再残暴,回归温顺。
至于《艺术家》,那个“最佳电影奖”的评核尺度想必包括“最佳勇气”成分,旨在表彰制片敢于尝新试鲜(或该说,回溯念旧?),如果电影公司老板没有足够的胆量拍板开镜,恐怕必须再等二三十年才会呈现一部主流黑白默片,假如到时候果然有这样的老板的话。
默片难拍,对导演构成极大的挑衅,所以也对导演形成了致命的吸引,简直所有星级导演都拍过或打算去拍,但若非因为筹集不到足够资金而被迫废弃,就是基于市场斟酌而调和姑息,只拍一半,透过剧情部署,让黑白突然变回彩色,让演员忽然发出声音,故就只算是有了“默片元素”而非认当真真的默片。
默片难拍的重要理由是你必须精准控制观众的投入心智。
打个比方好了:拍片如上战场,咱们目前看到的主流电影让导演手上领有不同的军事兵器,明丽颜色、声音殊效、数码科技、对白金句……全都是赌桌上的筹码,任由导演调配应用。默片呢,色调只是灰与白,简短精炼的字幕,声音只是合乎动作节奏的配乐,导演像手里缺乏筹码的赌徒,必须稳扎稳打,更谨严更妥当地使之各安其位。观众的心智投入是主要的,看默片比一般电影须要更大的专一力跟设想力,因为默片有很多缝隙,在镜头上,在画面上,在剧情上,观众必需自行把片段与片断之间的rupture连贯起来始可清楚电影到底在说些什么。默片无声,却实在是最嘈切的电影类型,声音响起于你心底。
而且默片对导演与观众之间的“互动请求”异常严厉,导演没法应用各式影像武器逼迫或率领你走,导演只是伴你同行,你其实亦是电影编剧,跟他配合拍片。你是默片的一局部,为《艺术家》片鼓掌,便是为你本人鼓掌,今夜,恭喜你也祝贺他们,你赢了。
(义务编纂:王燕华) |
|